2. 白酒酿造业。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白酒生产企业。以古井集团和双轮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培育白酒企业知名品牌,弘扬亳酒文化,逐步形成以古井贡酒为核心、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商标品牌集群。
3. 机械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改装、人造金刚石等传统产业和精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筛网织造等新兴产业为重点,支持机械制造企业实施商标战略。
4. 林纸产业。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立足麦草综合利用和速生林木资源开发,加快林木加工项目建设,对林纸企业实施商标战略跟踪指导,引导企业向多功能、高档次方向延伸,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家具、地板等高档次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5. 现代农业。深入开展“商标富农”工作,加强对农民、农村经济组织和涉农企业的商标法律宣传,积极引导农林产品商标、农林业服务商标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提高农林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 “药材之乡”品牌效应,以谯城区中药材种植集中乡镇为重点,鼓励农户规模化种植,多元化加工,形成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此类农产品进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以粮食和肉类、蔬菜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营养食品、深加工产品,扶持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在农林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中的作用。
(二)加强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以产业特色明显、集中程度较高的县区、乡镇为主体,以产业集中区为重点,建设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积极扶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认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共同协作,推广使用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标识,发展集体商标,进一步提高商标品牌资源集聚度,放大品牌集群效应,凸显区域品牌,打造产业系列品牌。
(三)加强商标品牌国际化建设。以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为重点,推动企业积极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支持我市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推进品牌国际化建设,加快其商品和服务向海外市场拓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自主商标品牌,逐步提高自主商标商品和服务出口比例。
(四)加强商标权利保护。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重点,将商标保护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打击严重侵权、群体性侵权以及大规模假冒等商标侵权行为。加强对商标代理组织和代理人的行政监督管理,建立商标代理组织和代理人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价、失信惩戒等监管制度。落实商标印制管理责任制,规范商标印制行为。制定会展商标保护机制,切实做好大型会展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探索在网络等新兴市场中建立有效的商标维权保护制度;加强商标案件执法协作。建立工商部门与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文化旅游、质监等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协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情况交流和案件通报制度,形成统一协调的商标行政保护体制。加强商标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严格执行对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程序,规范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行为。指导企业依法规范使用商标,提升企业商标自律意识,有效减少商标权利人之间权利纠纷和诉讼,依法保护利用商标合法经营行为。
(五)加强商标无形资产管理。引导企业在改制改组和组建企业集团中将商标无形资产的运作和企业有形资产的重组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全面将国有企业的商标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防止企业在经营、转让过程中商标资产的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