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线工程事故(供水、供气、供电)
嘉定现有煤气中压管道50.45公里,大口径自来水管道(Φ300~1500mm)66.8公里,10千伏以上高压输电线路1602公里。存在设施老化、违章施工和使用不当等现象,燃气泄漏、燃爆、水管爆裂和输电线路故障等事故经常发生。
2-2-3今后五年乃至此后一个相对时间段,嘉定的人口和经济总体规模仍将上升,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事故隐患依然存在,一些新的致灾隐患也会不断出现。根据专家分析和预测,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将可能出现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2-4各主要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排列顺序基本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道路交通、火灾、化学事故仍将是三大人为灾害事故。汛期的台风、大暴雨是嘉定的主要自然灾害和重点灾种。
2-2-5地震、环境灾害是主要的潜在灾害隐患,除直接发生造成重大损失外,还可能形成灾害高发宏观背景,加大其他灾害事故发生频率。
2-2-6可能危害嘉定的新致灾源主要有:在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雷击将会对科技信息产业、高智能设施、金融、通讯等要害部门带来新的灾患;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频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可能造成变异疫情流入频率高,流行性传染病易发、高发的疫情新特征;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输气管道的铺设,燃气泄漏、爆炸等将会成为新的致灾源。
2-3减灾基础建设
2-3-1法制建设。减灾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国家有关防洪、防震减灾、气象、消防、道路交通管理等灾害管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出台,本市相继制订和颁布了地方性配套法规、规章,促进了减灾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尤其是《
上海市民防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本市实施和规范综合减灾工作。
2-3-2预测预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和完善,地震、气象、防汛、交通等灾害事故监测预报网点设置更趋合理,预测预报准确度有所提高,预警强度和时效性明显增强,促进了减灾预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3-3应急准备。“九五”期间已拟订了部分灾害事故应急预案。2003年组织编制《嘉定区灾害事故处置应急手册》,以及《嘉定区各类灾害事故紧急处置分预案(含18种灾害事故)》;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抢险救灾专业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医救、民防等救灾网络化队伍体系初步形成,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提高;全区各灾种的抢险救灾装备和应急通信工具逐步更新;应急值班值勤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通过实施“110”社会服务联动工作,逐步形成灾害事故由“110”等应急电话规范接(处)警、各职能部门按分工实施处置的工作机制,提高了应急处置工作效率。至2002年底,全区各镇、街道都已经建立了减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构成了综合减灾和紧急处置属地管理的工作网络。
2-3-4减灾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学生和社区居民为主体向全社会延伸,手段更加多样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深入,民防、红十字会等群众性减灾志愿者队伍加快建设,各级各类防灾演练及不同层次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公民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高,城镇紧急处置体系建设工作基础逐步得到加强。
3.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指挥体系
3-1减灾组织网络
3-1-1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立嘉定区减灾领导小组,作为本区减灾工作的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区减灾工作。
3-1-2嘉定区减灾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灾害管理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专业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全区减灾工作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部署和总结年度全区性工作;指导全区性减灾重要项目建设,并检查落实情况;在发生全区性特大、特殊灾害事故时,决定启动区灾害事故紧急处置系统,并实施组织指挥。
3-1-3嘉定区减灾领导小组下设区减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区减灾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区民防办主任兼任;其机构设在区民防办公室。区减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执行区减灾领导小组的决定,负责全区减灾综合协调及其相关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减灾规划、预案等综合管理工作;指导本区区域及灾种减灾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本区减灾科研、宣传、教育等工作;建立本区减灾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整合本区减灾信息,及时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报区减灾领导小组;承担本预案修订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