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公路、航道纵横。沪宁、沪杭铁路;沪嘉浏(A12)、沪宁(A9)高速公路;郊区环线(A30);
沪宜公路(204国道),曹安公路(312国道);还有宝钱公路、翔浏公路、嘉松北路、胜辛路等汇成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纽带。浏河、蕴藻浜两条Ⅴ级航道及各级航道总长182公里,水上交通发达。
嘉定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实现增加值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完成工业总产值8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上海国际汽车城、嘉定工业区北区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区工业基础雄厚,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外商前来投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市郊前列。市、镇、区三级工业区和希望、蓝天等27个私营经济小区蓬勃发展。嘉定人民正努力将嘉定建成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工业园区化、城市现代化的上海西北新城。
以上这些公共设施和工农业生产,一旦遭受台风、雷暴雨、高潮位的同时袭击,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将严重危急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防汛防台责任重大。
3、台风、暴雨、高潮、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及历史上上述灾害对本地区造成最大灾害的概况
嘉定区气候属东南亚季风盛行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丰沛而时空分布不均且又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97毫米左右,最多是1977年为1678.4毫米,最少是1978年仅702毫米;每年6~9月的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71.5毫米,要占全年的52%。嘉定地区的洪涝、台风、暴雨、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主要发生在6~9月间,影响范围广、损失大。
(1)洪涝。据旧志等资料记载,自南宋嘉定十六年建制到清末的689年间有记载的重大洪涝灾害有74次之多,平均达9年1次。解放后也曾有十余个年份受其灾,典型的有:1977年8月21~23日,全县普降暴雨,雨量达300毫米。南门水位高达4.08米,为历史最高。南翔站22日实测雨量达569.1毫米,其中测得6小时降雨441.8毫米,河水急涨至4.21米。全县受淹农田31.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4%,其中水深30厘米以上的达20.2万亩。受淹户数3.54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0.1%。民房倒塌920间,淹死1人,伤6人。禽畜棚舍淹2.32万间,倒塌1716间,死猪禽5.05万头(只)。沉船1389只,倒塌桥梁26座,积水3天基本排出。
(2)风灾(台风和龙卷风)。据解放后统计资料,台风影响我区平均为每年2次左右。其中1956年 为最,共有6次台风警报,2次受灾。8月初,台风风力10级以上,持续3天,棉铃损失20%,粮食损失17.65万公斤。吹倒草房1888间、瓦房547间、牛车棚4448个,拔树8140棵,沉船16只,伤70人,死1人。9月3~5日,风力8级,吹倒瓦房2间,草房13间,轻伤2人。
除台风外,还有突发性的龙卷风袭击,部分地区遭灾严重。如1961年6月7日8时半左右,朱家桥、娄塘部分地区遭龙卷风袭击,伴有冰雹、暴雨,历时1小时半。受灾范围长16公里,宽2~3公里。其中朱家桥公社的殷周、旺泾、雨花、虹桥和娄塘公社的娄西、娄南等7个大队受灾严重,毁坏民房1188间(倒塌104间),棚舍352间,牛车棚88个。压死2人,伤39人,其中重伤11人,压伤耕牛3头。19.1 万公斤油菜籽、10.5万公斤麦子浸水。李家楼有两棵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被拔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