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每万人设1个服务站,开展团队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到2005年完成56所。村卫生室逐步过渡转换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进行镇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
参照《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5年全面完成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同步完成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换。根据目前村卫生室的布局现状,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卫生室进行由村卫生室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换,原收费标准不变。服务站使用房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由7个单间组成,建设经费一般控制在25万元左右,由区、乡、镇、村共同承担,按1∶1∶0.5匹配支出。服务站按标准化建设,内部统一布局设置。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计划,分布实施,按时间节点于2005年6月前完成第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三)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转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要转移工作重心,改变服务方式,以开展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要功能,认真做好疾病筛选和慢性病防治工作,积极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建立有效机制,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将不适宜在社区治疗的患者转到区域医疗中心,对经二级医院治疗后的康复病人,进行跟踪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指导,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强化预防保健职能,建立村内农(居)民的健康档案,于2005年12月前完成户籍制服务与家庭建档工作,做到应建尽建。做好卫生基础工作,满足本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推进镇村卫生机构改革
积极推进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分配制度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强化镇村医疗机构的一体化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实行“五个统一”。
1、统一布局设置。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宝山区域卫生规划的布局要求,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诊疗室、药房、换药及注射室、补液室、预防保健室、健康教育及计生咨询室和消毒室等。有持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医务人员的服务站可设补液室开展工作,同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配备电话等通讯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