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大建设项目
(一)金保工程项目
县市区全面完善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即完善网络系统建设、数据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系统安全建设等。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市本级着力扩大业务系统覆盖,加强应用系统建设。范围根据人社部规划,实现“一卡通”、异地就医、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异地求职、新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基金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业务的电子化、就业社保数据一体化等多项应用系统建设;建设金保工程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建立通过网络采集信息机制,建立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宏观决策数据库,建立模型库、方法库,进一步完善和统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分析数据指标体系、在线数据采集手段和联机数据分析,建立五项社会保险基金集中统一监管系统;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12333公益热线服务,建立统一高效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政府网站群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建立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网络及数据安全系统。建立应用级的异地灾备中心,建立信息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建立入侵检测、网络监控、数据加固等安全应用系统。
(二)湖北三峡技师学院项目
将宜昌市工业技校、第一技工学校、机电技工学校、市纺织技工学校四校合并,组建高级技工学校。将四所学校用地挂牌出让,筹集资金在城区近郊重新征地,建设一所新学校。学校占地400亩左右,在校生规模10000人左右,教学、生活、实习设施完备的高级技工学校,进而建成技师学院。
(三)宜昌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高起点建设的要求,建成宜昌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占地200亩左右,建筑面积达到6.25万平方米,年实训鉴定能力3万人次,可同时容纳200名学员住宿、300名学员进餐需要;建成数字制造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综合技术中心和创业实训中心4大技术中心,开设20个左右专业实训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将其纳入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和完善对相关部门的监督考核。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定期严格考核,大力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工作成效,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督办机制,推进工作深入。
(二)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
市县(市、区)两级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形成与工作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强社会保障基金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