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方面,重点研发双馈式和永磁直驱式变桨变速等整机制造核心技术,加快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制,加快3兆瓦以上风机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
清洁能源方面,积极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洁净煤、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同时探索研究能源政策和国际合作路径。
(二)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
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积极推进尚德等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项目,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
扩大晶体硅光伏电池生产规模,发挥上海太阳能科技、交大泰阳绿色能源等重点企业作用,加快建成神舟新能源、展腾太阳能科技等项目,积极引进中电电气、林洋新能源等项目,鼓励区内企业并购或参股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
(三)积极建设核电大型铸锻件制造基地
以上海电气(集团)为制造龙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建设核电大型铸锻件制造基地,鼓励成立工程公司承包工程建设和设备成套供应,形成总集成、总承包能力。
(四)加快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
充分发挥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骨干作用,在批量生产1.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加快完成2兆瓦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规范,形成2000台生产能力;实现3.6兆瓦海上风机产业化,产能达到80台。
积极引进产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核心零部件配套体系,加快构建风电整机和零部件产业链。探索拓展海上风电工程总承包服务业。
(五)探索发展清洁能源领域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上海申龙、上汽申沃等企业,形成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批量生产能力,建成上海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
突破E级IGCC关键设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E级IGCC燃气轮机、煤气化炉和电站系统集成等关键设备制造,并进一步探索F级IGCC装备技术。支持上海神华煤制油中试研发基地建设等。
四、产业布局
(一)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
功能定位: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主的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打造成上海“太阳谷”。
四至范围:东至万芳路,南至沈庄塘,西至浦星公路,北至中心河。先期提供2000亩用于新能源产业化项目。二期在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内预留2平方公里用于新能源产业。
(二)紫竹科学园区
功能定位:新能源研发核心区。
四至范围:(A块)东至虹梅南路,南至黄浦江,西至莘奉金高速公路,北至剑川路。(B块)东至莲花路,南至铁路,西至河界,北至放鹤路。在已有项目基础上,新增300亩用于新能源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