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开展文明和谐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指导标准,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研究制定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管理办法,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途径渠道,不断深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繁荣城乡社区文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从城乡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
3.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通过社区网站、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