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社区卫生资源配置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调整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布局,每新增5-10万居住人口,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家服务站,每个中心村设置1家卫生室,偏远地区的一般村设置1家卫生室。加快新虹街道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建设上海市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布局,提高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3、探索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
探索构建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创新医疗联合体管理模式,明确体制框架、责任框架、技术框架、经济框架和组织框架,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加强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间的梯度支撑与分工协作,通过上下联动,逐步推进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模式,为市民提供全程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4、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全面推广家庭医生服务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探索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有效方式,丰富服务内涵,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对居民中的老年人、妇女、儿童,特别是高危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要适当增加技术力量,配备必要设施,对他们加以关爱、帮助,开展力所能及的助医活动,为这些弱势群体带去实惠的服务。逐步向“让医生走进家庭,让家庭拥有医生”的目标发展。
5、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巩固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个人、政府筹资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筹资水平上升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偿水平,封顶额度达到本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合理设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适当提升住院补偿比例和提高大病封顶线,探索重大疾病全额补助政策,改善合作医疗公平性。强化区级统筹,进一步提高统筹管理水平。探索新农合个人缴费方式,改进合作医疗支付方式,继续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DRGs),进一步扩大病种范围,积极探索门诊费用总额预付或总额核算的支付方式。完善第三方管理机制,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管理基金和开展审核、补偿工作的同时,加强政府管理,进一步提高规范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推进完善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大力推行就医“一卡通”,方便参合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效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