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深化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警力建设,实行社会治安资源向基层倾斜。完善社区警民沟通、警社合作机制。完善社区治安社会化防治体系,提高群防群治水平。对“城中村”建立“管房控人”的基本机制,加快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完善和强化私房出租规范管理机制。
(三)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
1、进一步完善“大联动”制度,推进“大联动”机制向纵深发展。制定《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规范》,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道)的职能定位、组织体系、工作职责、运作机制、考核制度,加强“大联动”推进的执行力。抓住人员整合、网格划分、信息采集、规范处置、执法联动、绩效考核等重点环节,各镇(街道)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定岗定责,加强后勤保障措施。切实做好各镇(街道)辖区内各大型企业、大学周边、大型商业市场、工业园区等的网格覆盖工作,建立相关工作体系,实现大联动机制全覆盖的目标。
2、全面实现社会管理队伍整合,健全“大联动”组织体系。强化区联动中心和各分中心建设,整合分属区各条线和镇(街道)的区“万千百人项目”等社会管理资源,建立条块结合、以镇(街道)为主的行政执法联动新模式。健全区、镇(街道)联动中心的组织体系,完善工作职能和机制,构建城市管理、便民服务、应急指挥一体化运作平台。统筹服务、管理、执法力量,充分发挥“大联动”机制在就业援助、市容管理、文化服务、信息采集、治安巡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发挥互补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3、全面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对接,加快提升社会管理效能。按照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的各项业务流程、事件分类、事件归属和事件处置时限等,建立和完善区城市综合管理数据库,提高任务派发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加强巡防警务网、治安防控网、图像监控网、城管执法网、市政服务网等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多网合一”,全面实现社会管理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信息资源的信息整合和对接,加强信息沟通,应急处置及时、有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和管理效能。
4、完善社会管理网格化责任机制,确保社会平安稳定。继续完善以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为区划的社会管理网格,进一步加强各镇(街道)的街面巡管网格和居村委的小区巡管网格等基层网格,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网络。进一步明确各个层次网格的职责分工、权限限定和协作互动,提高社会管理网格的运行效率,加强监督,严格考核。不断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强化文明管理、人性化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着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一)切实加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
1、全面、及时掌握民生需求,强化公共服务对接民生需求。
不断拓展民生需求信息征集途径,调整和完善民生需求信息征集项目,加强区政府、镇(街道)民生需求信息网络平台反映渠道建设,及时统计分析民生需求信息类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调查民生需求。继续加强和完善民生指标体系建设,科学区分民生需求,政府重点办好民生实事,规范民生需求解决过程,提高满足民生需求工作的效率。
2、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采取有力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强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意识,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投入结构上,重点确保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并随着本区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在区域结构上,实行城乡统筹,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财力相对困难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服务对象结构上,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在服务内容结构上,更加关注社会救助、困难人群就业和基本社会福利。制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标准,根据公共财力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采取综合性措施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捐资,努力使本区基本公共服务进入本市先进行列。
3、大力发展、扶持和规范非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形成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个人参与投资准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基本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大力推广“古美模式”,引导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公共服务、协助政府管理、反映利益诉求、动员社会参与、规范群体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基本形成开放性的经营性公共服务体制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经营性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完善鼓励准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和公共资源补偿机制,完善经营性公共服务监管体制。
4、深入推进政事分开改革,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逐步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事业单位权利和责任。改变直接管理事业单位的方式,强化对行政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财政拨款和监督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拨款机制,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公平和秩序的基础上,对评估考核结果优秀、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事业单位实行效益拨款。改进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拨款机制,完善服务项目与服务绩效相结合的项目拨款机制。
5、完善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公共服务目标责任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公共服务执行力。区政府统筹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联合制定本区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强各领域、各层次、各种性质公共服务的协调,规定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在公共服务工作中的目标责任。基本建立适应本区区情的公共服务模式:强化科教优先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模式,形成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根据本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分别制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规范非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级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绩效考核制度,引入多方评估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财政支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