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主旨,全力打造服务社区。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提供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健全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项目齐全、功能完备、方便快捷的服务社区,让社区居民生活舒适方便。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为依托,以社会组织、市场服务为补充,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服务要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实行社会化运作,放手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承接,政府以购买服务、项目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便利服务要以社区服务商为依托,开发便利缴费、家政服务、代办代理、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等服务项目,社区建有菜市场、便利店、早餐、洗衣、美容美发、再生资源回收、代收代缴服务点等服务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实行连锁化运作。二是做大做强“96156”社区服务平台,推进镇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十二五”末期实现“96156”社区服务商队伍达到50家。三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信息采集、公告管理、综合评价和服务支撑等五大社区信息化基础系统,实现90%以上的社区具备信息化服务和管理能力。分级建立社区服务“菜单式”目录,通过社区信息终端、个人移动终端、社区门户网站等多种载体,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服务信息,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全方位。
(四)以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打造安全社区。要着力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和群防群治网络,构建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实现社区秩序井然,社区居民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推广多样化的社区安全管理模式。在城区范围内推广派出所网格化治安管控模式,在城乡结合部推行中心警务站建设和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在农村地区实行以流动警务为特征的驻区制模式。继续推行社区民警驻区工作制,在实有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的社区推广一区两警或多警配置,提高城乡社区治安防范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防控体系,社区技防设施覆盖面达80%以上,提高社区物防技防水平,实现年内入室盗窃、抢劫、盗窃机动车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不超过社区总人口的1.5‰。推进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对刑释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100%,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在95%以上。加强居家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和管理,在有关部门组织下,社区每半年开展一次由志愿消防队、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参加的疏散逃生演练。三是健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综治委在社区安全防范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将社区治保积极分子、流动人口协管员、停车管理员、保洁人员等纳入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壮大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完善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形成“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