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进入社区,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社区,开展社会公益性教育活动。积极建立政府与行业中介、学校(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互动、互促、互赢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5、夯实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做好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性工作。各街道、镇要建立健全学习型社区创建的推进和指导机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力量,探索以街道党政为主导、职能部门负责、社会单位支持、居民积极参与的创建学习型社区长效运行机制。各街道、镇要根据原有的创建基础和文化底蕴,不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品牌,继续发挥“终身教育节”、“五手工程”、“创幸福家园”等品牌优势,开发新的特色项目,形成有丰富内涵的品牌,逐步形成“一街一品”。要积极抓好学习型团队骨干的培养和培训,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树立“聋哑人沙龙”、“七彩水晶读书屋”等一批典型,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市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活动。
三、保障措施
1、逐步完善和优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社区自治、市民主体合力运转的原则,逐步优化我区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区委、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领导,调整充实 “闸北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分管书记和分管区长任副主任,有关委办局、街道(镇)、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文明办、教育局、劳动局、人事局、民政局、地区办为常务委员单位,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和社区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有关制度。闸北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2、实施社区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结合实际,研制《闸北区社区教育目标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教育的检查评估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成立评估检查小组,制定评估的程序,对各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各街道、镇开展社区教育的阶段成果进行评估,两年一次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和表彰。
3、建立多元稳定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社会参与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留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区经常性财政开支,每年确保不低于100万元的社区教育经费,并力争做到逐年递增;各街道、镇每年要按照一人一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督促各企事业认真落实关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从业人员培训;鼓励知名企业和团体建立社区教育基金,支持开展公益性的社区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