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控制艾滋病、性病相关硬件建设。2005年,建立1-2个规范化性病门诊;到2007年,所有区级综合性医院建成规范化性病门诊。完善辖区内一个HIV初筛实验中心(区疾控中心)和两个HIV初筛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规范化的艾滋病咨询室。
4、建成两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社区。2005年,巩固完善临汾街道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试点社区工作;2007年,建成两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社区。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艾滋病防治专门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主任、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委员,统筹、组织、协调本区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专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估指标。各成员单位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切实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2、建立两个工作网络。
行政管理网络:建立由区政府---委、办、局、街道、镇---居委会组成的三级网络,做好部门协调、资金保障等相关工作。
技术服务网络:建立由区卫生局---区艾滋病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组成的四级技术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及卫生服务,承担培训任务及调查研究。
3、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力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联合会、协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协助做好对目标人群的教育和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怀,以及其他艾滋病防治工作。
(二)完善部门合作机制
1、艾滋病防治专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结合部门职能做好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中长期规划》职责要求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加大对相关人群的培训,按照目标要求,定期开展自查,做好阶段性评估等工作,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2、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和部门、街道、镇的沟通,做好各项防治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结合行业申领执照和服务人员领、换证等,对法人和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并要求法人代表负责在营业性娱乐场所内张贴或放置防治艾滋病、性病宣传品;各级医疗单位要加强病人的发现、报告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医疗与生活帮助、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三)注重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