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鉴于中小道路整治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由闸北区市容环境联席会议负责推进这项工作,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其本单位的责任人。联席会议下设中小道路市容综合整治推进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综合整治的日常工作和牵头、组织、协调、督办等具体事务由区市容局负责。做到任务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网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坚持宣传为先导,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广泛、持久、深入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工作中的阻力。通过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的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道德素质,使市容整治和管理工作由“政府推动型”向“社会推动型”、“群众自觉参与型”的方向发展。
(三)建管并举,加大投入
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安排本部门本年度业务工作时,要向中小道路市容整治方面集聚和倾斜。各街道(镇)也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经费,用于中小道路市容综合整治。
(四)健全监督机制,主动、及时倾听群众呼声
1、引进社会测评机制。在中小道路市容综合整治的验收时引进“街道(镇)自行申报,媒体公布,社会评议,政府认定”的方式,既体现民意,又能增强评比的科学性。
2、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风行风监督员、市民寻访团的作用,不定期地组织他们视察市容工作,请他们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他们及时传递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的质询和投诉。
(五)推进长效管理,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1、落实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发挥街道(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在市容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开展市容环境整治与执法;对本辖区内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做好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教育、宣传,组织市容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总结交流经验等。
2、健全和完善区、街(镇)市容管理体制,建立第三层面市容环卫管理机构,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在社区内实行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构成市容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中小道路整治到哪里,市容环境责任区就落实到哪里,以市容环境责任区为抓手,落实整治后的长效管理,防止脏乱差回潮,巩固整治成果。
3、贯彻“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的管理理念,区市容局负责建立以市民投诉“一线通”工程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管理数据库和环境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专司市容环境质量监督和投诉处理的机构,受理和协调处理涉及市容环境方面的投诉,形成快速反应机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