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形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
(55)探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和补偿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编制委员会)
14.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
(56)着力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使县级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高效运行机制。(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7)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提高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继续做好县城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县城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相关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县城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做好县人民医院对甸中卫生院、县中医院对大龙潭卫生院、县妇幼院对化念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对岔河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工作。下派12名医生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安排3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学习。 (责任部门:县卫生局)
(58)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激励机制,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为边远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5.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
(59)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县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为群众提供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复诊预约、社区预约等便捷、多样的预约方式。实现患者就医“一本通”,扩大检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的医院范围。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全面推广叫号服务,合并挂号、收费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县级医院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部门:县卫生局)
(60)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追踪监管,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按照医疗技术服务相关价格政策,开展按照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对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执行,作为医疗保险的报销计费依据,超过部分由个人支付。(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