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市规划工作会议和《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精神,按照“双增双减”的总体要求,切实做好区近、中、远期控详规划编制、调整和优化工作。以重大市政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国家健康城区为契机,以实现城市形态创新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中环线、M7线,积极做好R3线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大渡河路桥、镇坪路桥,完成祁连山路西虬江桥、真华路下立交工程,新建武宁路高架道路。开工建设岚皋南块、云岭西、铜川排水系统,做好真南排水系统的前期工作。研究完善区域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及静态交通,重点完善中环线沿线道路交通布局。
切实加强市容整治和景观连接性项目建设。全面梳理区域景观和功能连接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和集中整治,进一步密切不同景观区域、不同功能区域、不同环境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逐步实现点、线、面的景观、环境、功能、文化四整合。加大灯光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长寿路、武宁路沿线灯光景观工程和相邻区域灯光连接项目建设。推进梦清园二期、大上海城市花园、新湖明珠城、天安阳光半岛等亲水岸线建设,使苏州河景观岸线凸现整体形象。所有街道、镇各整治一块区域,各建设一条景观特色道路。完成“平改坡”10万平方米。
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态环境。以大型绿地建设为抓手,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以苏州河滨河绿地建设为重点,新建公共绿地25公顷。新建清林带三期、万里城绿化带三期等4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绿地。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大水环境建设力度。完成中槎浦和横沥河河道整治,进一步做好桃浦河完善工程。制定区域水系引清调水计划,完成木渎港泵闸安装,消除部分黑臭河道。加快桃浦工业区战略性改造,关闭、调整一批污染严重的化工类企业和生产线。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继续扩大废弃物“三化”处置。新建5座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基本建成500吨垃圾生化处置工厂和300吨生活垃圾水陆联运中转站。
(四)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为重点,着力构筑科学、文明、和谐的社会事业体系。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的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落实“十五”后三年滚动计划,启动真光路科普健康一条街主体设施和宜川科普文化广场项目的建设,以社区和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浅显易懂的科普活动,形成全社会尊重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以市科普“2211”工程为抓手,落实若干个科普示范社区、学校、企业,精心组织第四届全国科普活动周活动,不断提高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 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新的发展型项目。完成宜川中学改扩建二期工程和同济二附中(初中部)新建工程。新建一所现代化高标准的职校,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积极筹建曹杨二中教育园区。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进加强初中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以社区学校为载体,统筹社会文化、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开发工作力度,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吸引和培育紧缺急需人才,集聚一批物流、现代服务和科技研发的管理人才、高级“蓝领”和“灰领”。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完善人才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按照廉洁、高效、职业化的总体要求,采用社会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