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普陀区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安排)》的通知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一口上下”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动员和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助学、助医、助困、助残活动。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等5201万元。建立了普陀救助管理站。在全市率先推行对困难群体实施“先就业、后救助”的就业与救助双向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星光计划”,建成4个示范型老年活动室和1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改建、扩建福利院、敬老院7所,新增养老床位130张。启动了小城镇社会保险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初步形成社区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年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六)重点地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
  长风国际生态城。《苏州河两岸(内外环间)结构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成立了上海长风地产有限公司,目前区国资经营有限公司已收购储备土地430多亩。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8家设计公司签署了“长风国际生态城”国际方案征集合作意向。
  武宁商务区。武宁商务区正加紧实施土地的收购储备,积极搞好前期工作。
  真北商务区。绿洲湖畔商务港和兴力达国际博交中心已完成前期工作,正式开工。真北路市场服务中心已竣工,开始对外招商。祥和春天大酒店(暂名)和曹杨新伟龙商城(暂名)两地块已实施土地招投标。梅川路商业街南侧招商已完成80%。
  桃浦工业区。积极探索建立市、区联手的开发机制,推进桃浦工业区的整体改造。正在制定工业区调整改造振兴初步规划。
  真如城市副中心。将依托便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充分展示上海“西大堂“功能和形象的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概念性规划。
  过去一年的工作卓有成效,但当前的发展中也还面临着一些制约性的因素:一是政策约束。“11863”政策实施后,服务业税收将属地,我区与其它中心区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上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173”计划对我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形成挤压。土地供应实行招投标和城市规划实行“双增双减”政策。使后继项目,特别是旧区改造的开发门槛抬高、开发难度增大;二是资源约束。招商资源严重不足,集中体现在区域内的商务楼办公楼数量少、质量差。土地资源也日益稀缺。市在我区已建、规划在建的轨道交通和社会事业设施尚显不足;三是市场约束。级差地租上扬使部分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较大困难,部分骨干工业企业开始向外转移。房地产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动迁房源乏,影响后继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2004年计划预防安排
  2004年是加快完成“十五”计划,启动编制“十一五”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世界经济处于曲折复苏调整阶段,将呈现温和回升的态势。中国经济正处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就仍将继续领先全国二到三个百分点增长。我区经济处于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增长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2004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八次党代会和区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的总目标,贯彻落实新一轮发展大讨论成果。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总体发展。抓住机遇,能快则快,不失时机地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力度。以人为本,依法治区,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普陀区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现代化新城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