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坚持“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便民利民”的服务形式,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服务,着重抓好从“以病为中心”扩展到“以健康为中心”;从“传染病防治”扩展到“慢性病防治”,制订实施新一轮“预防保健五年计划”;从“妇儿保健”扩展到“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楼宇白领保健”;从“医院康复”扩展到“社区康复”;从“说教式单向健康教育”扩展到“参与式多向健康教育”;从“孤岛信息管理”扩展到“综合信息管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⑴打破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封闭格局,积极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多方力量举办各种性质和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补充,共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竞争,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公平竞争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诊所、老年护理机构、康复机构、心理咨询康复机构、口腔机构、中医机构、家庭护理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
⑵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主体,要结合城区改造,加强设施建设。完成南京西路与静安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址改建。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路,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人治理结构。
⑶调整中心内部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党政领导下建立新型的“三大系统”,即全科服务系统、全科辅助系统、全科支持系统。全科服务系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主体,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及护理康复病房组成。全科辅助系统包括药剂、影像、检验和一些特殊科室。全科支持系统包括行政办公室、财务、总务、后勤等科室。
⑷制订三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站点建设标准,启动新一轮的站点建设。全区3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公建配套用房中统一配置,配置标准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对成片改造地块实施“改造一块,建设一站”,对旧区改造范围以外的服务站原则上在2年内达标。
⑸整合一、二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资源与功能。要充分利用区域内二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资源,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与合作。
⑹探索医疗集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引导病人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医疗集团,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双向转诊、人员交流、利益互动的新体制与新机制。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