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民政局《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建设“十五”计划》的通知

  营造物业管理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物业管理的品牌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并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物业管理按照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标准,达标率为95分以上。
  3、社区人口
  基本形成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生殖保健服务载体逐步规范,低生育率水平稳定,人口结构逐步优化,老年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本区居民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计划生育实行社区化管理。
  4、社区社会保障
  实现“三化一结束”,即:就业机制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就业和保障服务体系网络化。规模性的劳动力结构调整基本结束,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功能由劳动力市场取代。社区待业人员(注册人员)就业介绍率达90%以上,就业安置率达30%以上。
  普遍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努力构筑符合中心城区发展要求的残疾人生活环境。继续开展以残疾人社区康复为主题的各项康复工作,巩固和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稳定和提高全区残疾人就业率,使社区内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安置率达97%。大力推广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为各类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创造条件。
  5、社区社会事业
  社区科普工作要形成宣传范围全覆盖、宣传内容多层面、宣传手段多样化的格局,使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现代化中心城区市民的素质要求。建立一支由专业与志愿人士相结合的科普队伍,社区每1万人口中社区科普工作者达40人以上。
  积极实施区域文化发展“T” 型功能布局战略,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凸现区域文化特色,夯实社区文化基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三级网络,大力改善区域文化环境,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社区文化、图书馆等设施建设按照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定,达标率为90%以上,力争到“十五”期末,区人均享有文化资源面积达到2平方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能力,把教育小区与学习化社区的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化社区的多元模式。2001年前,全区各居委会配备1名专职社区辅导老师,加强社区青少年德育工作。健全区校两级社区教育网络,强化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职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进一步拓宽学生素质教育的渠道。建成社区家长学校,2003年前实现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系列指导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社区学校为龙头,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终身教育新格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