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环境
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1、近郊基地逐年锐减,远郊基础设施薄弱。随着杭州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城郊原有蔬菜基地面积正逐年锐减。许多原本设施条件好,栽培水平高,土壤熟化程度高的蔬菜基地现已为城市建设所征用。远郊菜区,尤其是山区、半山区虽然近年来新发展了一定面积的蔬菜基地,但是这些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生产水平较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2、基地抗灾能力不强,应急保障水平不高。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和雨量分布不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大多菜地水利设施已严重老化,排灌水系破坏严重,设施率整体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为脆弱。叶菜生产受灾更加突出,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市场菜价波动较大,蔬菜基地的应急保障水平不高。
3、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质量安全隐患仍在。由于长期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以及城市基建导致的水系破坏,目前城郊蔬菜基地内及周边的大部分河道污染严重,酸雨天气频频发生,土壤盐积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整体而言,我市城镇近郊的蔬菜基地生态环境正逐年恶化。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安全用药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大基地蔬菜农残的检测力度,但农残超标现象仍时有发生,蔬菜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4、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生产用工日益紧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市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现象日渐突出。目前,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仅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造成了农业生产用工的日益紧张。
二、“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深入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杭州市“十二五”期间“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1〕33号)文件,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组织化、设施化的蔬菜生产基地,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保供稳价与市场调控机制,深化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实现蔬菜生产持续发展、产销基本平衡、市场供应稳定、质量安全可靠、群众比较满意的目标,促进产业增效、菜农增收,确保杭州蔬菜继续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为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