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农业局关于印发《杭州市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优化奠定了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在前一轮发展的基础上,区域布局和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特征更趋明显。①茶叶以一县(区、市)一品为特征,以西湖、淳安、富阳为主要产地的西湖龙井、千岛玉叶等扁形茶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名优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以雪水云绿和千岛银针为主的针形茶占名优茶总量的1/3,在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的茶叶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蒸青茶以余杭区为主。②2003年开始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发展成果,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得到巩固。淳安、临安、桐庐、建德四县市的桑园面积达23万亩,占全市的91%,成功实现了东桑西移。连片规模也不断扩大,50亩以上连片基地621个,面积12.2万亩,占总面积的近50%。③水果在做好余杭塘栖枇杷和萧山杜家杨梅原产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继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特色品种产区已形成明显优势。在都市第一圈层包括余杭、萧山、滨江等地重点发展葡萄、草莓、樱桃等高效品种;在都市第二圈层包括临安、富阳、桐庐稳固梨、桃等中坚产业,重点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蜜李产业;在都市第三圈层包括建德、淳安重点提升柑橘、草莓等主导产业,加大力度培育枇杷、杨梅、鲜桃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近郊高效化、远郊规模化发展的水果产业结构。栽培面积最大的柑橘产业通过采取高接换种、淘汰、新发展三结合的措施,优化了早、中、迟熟品种比例结构,提高了整体品质和效益。在区域分布上,西南部丘陵地区近年水果发展迅速,淳安、建德、桐庐、临安等地区新发展面积达到全市新发展总数的9成以上。④中药材产业在西部地区逐步壮大,山茱萸、贡菊、西红花等中药材生产基地巩固发展,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呈加速发展的势头。

  --基础设施改善提升了产业档次。“十一五”期间茶叶重点抓好老茶厂改造工作,以适应茶叶清洁化加工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的要求。到2010年底,全市共改造老茶厂1000多家,其中通过QS认证218家,被评为“浙江省示范茶厂”20家。按照标准化茶厂的要求,新建和改造的茶厂环境条件、厂区布局、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卫生设施等硬件建设与管理都能符合省地方标准。鉴于西湖龙井茶品牌的特殊性,由杭州市财政补贴,在西湖龙井茶产区建成6家各具特色的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以逐步改变西湖龙井茶一家一户分散加工的弊端。

  水果设施应用日趋广泛。2010年底,全市果园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近4万亩,比“十五”末增加1.8万亩。其中连栋钢架大棚700亩、钢管大棚5000亩、普通大棚27000亩,主要用于草莓、葡萄和樱桃等高效益水果生产。果园喷滴灌面积达4.5万亩,比“十五”末增加 1.6万余亩。全市高效设施水果总产值约3.5亿元。此外,全市果园应用机动喷雾机1600台、杀虫灯1400台、分级机40台、冷库50座,覆盖果园面积近16万亩。

  蚕桑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体现在基地沟渠路的规范配套以及饲养场所、收烘设备的改良更新等方面。除此,2010年在淳安首次实施设施蚕业项目,项目覆盖面积1.05万亩,通过微喷滴灌、桑树病虫测报、小蚕共育、六联片翻转蔟和茧站自动烘茧机等设施配置以及技术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共计投入1000万元,当年就增加690万元的效益。

  2、科技支撑力度不断增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