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了我们重大警示:公共卫生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国家安全和城市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足够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城市,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安全设防不严密的城市,难以抵御各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等生物因素的侵袭。徐汇区在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构建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城市安全的屏障。
二、指导思想、主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变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确保和逐步增加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坚持常态运行机制和应急运行机制相结合,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依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三大支柱,形成自上而下的、健全的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
(二)主要原则
根据防治“非典”的经验,加强公共卫生体制的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公共卫生具有“公共性”和“非排他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同时由于公共卫生的涉及面广,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防治“非典”的经验,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目的是疾病预防,要未雨绸缪,做好政府的参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问题。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框架,推进我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社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平战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公共卫生体系要着眼于长远建设,加强素质建设、基础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
(三)规划目标
远景目标:到2010年,在徐汇区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具备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水平,与徐汇区的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使公共卫生体系为徐汇区的现代化建设切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阶段性目标:到2005年,完成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主体框架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初步建成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卫生监督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与控制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和能力,努力保障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