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和落实名人文化与文物事业规划实施方案,下大力抓好遗爱湖公园、市博物馆、黄梅戏大剧院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启动黄冈名人文化园、东坡外滩、东坡遗址恢复等重点工程建设。争创“中国书法城”。深入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重点抓好公共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发展农村和社区公共文化事业,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县乡影院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服务项目建设。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变文化遗产为文化发展优势。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打造一批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的精神文化产品。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园林局、市文联、市商务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41、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突出黄冈特色,加强文化聚集区、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可消费、可带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品。发展中小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国资委、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2、实施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办好第二届大别山旅游节和第三届东坡节等重大节会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旅游局。
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43、加强教育、卫生、体育等工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财政收入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在基本解决“上学难”的基础上着力化解“上好学难”的矛盾。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着力改善办园条件。完善中小学布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实力。支持黄冈师院等高校建设。重视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认真实施全民科技素质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力度。积极推进大别山(鄂东)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健康黄冈”全民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加快黄冈市体育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