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水泥熟料基地规划布点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区域平衡和市场、资源等条件。凡以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以及风景名胜区控制范围内一律不准建设水泥项目。严格控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
(七)坚持有进有退原则。坚持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凡新建水泥项目,应同步落实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能力的方案和措施。鼓励在发展大项目的同时兼并小水泥企业。有条件的可改建为粉磨站、散装水泥中转库或发展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接替产业。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及区域规划布局
我省具有发展水泥工业的良好条件,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重视。要避免一哄而起,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更要充分肯定和注意保护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地方和企业尤其是民间投资要保护好、调动好、引导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
推进我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上大压小”。支持和鼓励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淘汰关闭落后的工艺和装置。实践证明,大水泥不上,小水泥就淘汰不了。要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根据水泥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资源、能源、交通等条件和分布实际,考虑各地区水泥工业现状和预期需求,按照比较优势确定规划布局重点。
(一)川西地区。资源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彭州、绵竹、乐山的沙湾和峨眉山等地。一是峨眉山熟料基地。依靠现有重点企业,新建2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二是成都熟料基地。抓紧都江堰日产4000吨生产线和彭州2×42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建设。尽快落实“等量淘汰”措施。三是根据市场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条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
(二)川北地区。资源主要分布在江油、广元、北川、南江等地。2010年前规划建设:一是绵阳熟料基地。建设北川2×50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二是依托现有基础,在江油建设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三是抓紧建设南江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四是根据市场情况,广元预留一条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
(三)川东北地区。资源主要分布在华蓥、开江、邻水、大竹等地。在现有基础上规划考虑:一是邻水再扩建一条日产25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二是在达州布点建设4000吨新型干法熟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