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区发展活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促进区域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目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优化区域内市场资源配置。
积极推进城区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新格局。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放开部分适宜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二是融资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采用国际通用形式,扩大社会投资的范围,筹集建设资金。三是运作方式市场化。逐步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将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结合起来,放大效应,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引导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土地储备、重点地区和项目开发、导向型产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方案,激发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活力,吸引外资、民营资本等多元投资流向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使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协调发展,合力推进。探索研究将区属各单位的国有资产以划拨、受让、产权置换、债务重组、政策补偿等多种形式予以集聚,实施统一运作,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融资能力。
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职能、不同拨款形式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和管理办法。启动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过渡工作,推动条件成熟的经营类、市场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力争年内完成城管大队、环保研究所等10余家事业单位过渡工作。完善市容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理顺市容管理所与行政管理机关、社区、企业之间的关系。
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探索推进公立转制学校改革工作。在转制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学校产权关系,采用出让使用权等形式,推动公立转制学校向民办学校发展。妥善安置改制学校教职工队伍,确保改制工作平稳过渡。鼓励区属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以技术、管理为纽带的联合与合作,积极推进社会办医和多元化办医。改革社会事业财政投入结构,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内容,吸引社会资本,盘活现有社会事业存量资源,拓展社会事业增量资源。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建和扩建的社会事业项目,形成公办与民办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发展社会事业是公共政府的基本职能。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优化社会公共设施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按照条块对接、资源共享的原则,大力发展社区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徐汇区创建社区社会事业三年行动计划(2005-2007年)》,建立项目竞标和考评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一批社会事业公益性项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