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晚秋生产的通知
(酉阳府办发〔2011〕17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有关部门:
今年以来,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给我县小春、大春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影响,致使全县农作物损失严重。为确保大灾之年粮食总产稳定和农民增产增收,抓好今年的晚秋生产极为重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原则,把晚秋生产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作为促农增收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实,筑牢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就做好2011年晚秋生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理清思路,明确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夺取抗旱救灾攻坚战的胜利,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努力增扩面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品种(质)结构,狠抓科技兴粮,加强技术集成,着力提高单产,确保增产增收。
(二)总体思路。主攻秋荞,狠抓秋洋芋,突出秋红苕,开发秋大豆,大种秋季菜。
(三)目标任务。全县晚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秋荞9万亩,秋洋芋8万亩,秋苕4万亩,秋大豆2万亩;实现晚秋粮食总产4.1万吨以上;秋菜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18万吨以上。
二、突出重点,抓好规划
(一)主攻秋荞。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提高单产。力争全县秋荞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1.37万吨。
(二)狠抓秋洋芋。要因势利导,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洋芋适应性广、抗旱性强的优势,把抓好秋洋芋生产作为晚秋生产的主攻目标。确保全县秋洋芋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鲜薯总产1.68万吨。
(三)突出秋红苕。秋红苕生产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效果好,因地制宜发展秋红苕是增加粮食产量、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抗旱夺丰收的重要措施。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保全县秋苕种植面积4万亩,总产0.87万吨以上。
(四)开发秋大豆。秋大豆具有生产周期短、投入少、种植方法和管理简便等优点,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粮蔬作物,既可作粮食,又可作鲜食蔬菜上市,市场看好,收益可观。生产区域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因旱灾已造成绝收的田块,可以利用早熟品种,及时增种一季秋大豆。确保全县秋大豆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0.21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