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汇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一、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和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医改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研究制定有关医改配套文件、细化医改措施、明确实施步骤,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改革成果惠及全体居民。

  (二)加强财力保障。认真落实国家和市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完善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鼓励试点探索。对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各部门和医疗机构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试点,探索新路。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项试点工作。要善于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四)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改革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居民关心的问题,积极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改革,让居民理解和支持改革,促进医患和谐;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附件:《徐汇区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分解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及计划安排

牵头部门

1

实施徐汇区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学校卫生、牙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和卫生应急处置保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网络,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2011年第三季度制定行动计划,2012-2013年全面实施。

区卫生局

2

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工程,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2011年创建,年底完成,通过复查。

区卫生局

3

全覆盖孕产妇系统保健

建立多渠道孕情监测机制,加强孕产期风险预警评估、重点孕产妇报告与转诊、定期产检和产后访视等,提高户籍和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12年外来人口孕产妇系统保健率≥60%,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低出生体重、严重出生缺陷均不同程度下降。

区卫生局

4

学生健康促进工程

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即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学校阳光体育与体教结合推进行动计划,学校卫生与医教结合推进行动计划,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干预行动计划,学校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计划,学校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学生健康促进基础设施及保障机制建设行动计划,学生健康促进与社会联动行动计划。

区教育局

区卫生局

5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强食品药品队伍能力建设,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2011年建立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高风险食品溯源系统,健全药品安全实时监控系统。

区食安委

6

启动第四轮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全面完成第三轮健康社区建设目标。2012年初制定并启动第四轮健康城区建设和健康徐汇2020计划。开展“运动与健康”、“膳食与健康”主题活动,加大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力度,依托健康社区、健康校园、健康场所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讨论,提高各类人群的参与度,鼓励居民和职工进行健康自我管理,不断提高健康生活意识和技能。

区爱卫办

7

筹建南部医疗中心

筹建南部医疗中心,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转化医学研究为特色,兼顾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和高端医疗服务。2011年启动,2012年开工,2015年基本建成。

区卫生局

8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完成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2011年竣工验收,2012年初搬迁启用。2012年第一季度完成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标建设。推进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拟选址嘉川路虹梅路路口启新小学,2012年开工,争取2013年竣工。

有关街道(镇)

9

加强短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迁建区牙病防治所,建设齿科医院,2012年动工。筹建区精神卫生中心。完成华泾120急救分中心项目建设,2011年下半年开工,2012年初启用。

区政府机管局

区卫生局

10

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按照全国以及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网底”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科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在2011-2012年创建2家全国示范中心,5家上海市示范中心。

区卫生局

11

家庭医生责任制

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起签约家庭与家庭医生之间长期稳定、连续可及的服务关系,不断完善家庭医生支持系统,做实双向转诊和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切实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2011年开始试点,到2011年底,试点社区家庭签约服务率达到50%,到2012年底,全区家庭签约服务率达到50%。

区卫生局

12

建立全科医生实训评估中心

对基本知识、实用技能和常见病处置能力测试等方面进行评估,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专病现场案例示范教学。2011年评估并培训本区100名家庭医生,2012年评估并培训本区300名全科医生。

区卫生局

13

创建全国示范中医科和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支持二、三级医院创建全国示范中医科,确保创建1家。

积极推进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确保2011年创建2家。

区卫生局

14

健全社区卫生考核评价体系

在《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考核细则》基础上,结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和家庭医生制的实施,强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量化考核,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开展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控制医疗费用和运营成本。

区卫生局

15

推行基本药物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用药负担。2011年6月1日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使用688种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宣传,建立促进基本药品利用措施以及零差率补偿机制。2012年在二级医院推行。

区卫生局

16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原则上不超过35种。严格监管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区卫生局

17

探索“四医联动”的救助制度

推进本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四医联动的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增加医疗救助基金投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

区民政局

区卫生局

18

规范医保病人自费药品和自费医用材料使用

医院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当事先告知,征得病人或家属的书面同意。医院内使用的所有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应当由医院提供,并进入医院的财务账目。明确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医保住院病人自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公示医疗机构自费项目的费用情况,鼓励居民举报医院违规使用自费药品和医用材料的行为。

区医保办

区卫生局

19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重点人才、紧缺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10-15名。实施新一轮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各层次优秀人才100名。

区卫生局

20

实施区优秀中医人才培养计划

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实施“徐汇区优秀中医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到2013年培养中医人才25名,逐步提升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

龙华医院

21

积极推进重点学科建设

扎实推进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着力培育14个重点学科、13个特色专科、15个社区特色项目。重视中医学科发展,推进10项中医特色项目建设。2011年实施,2012年验收。

区卫生局

22

建立大院大所大校联动机制

积极支持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型医院建设,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积极支持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与同济大学医学院、江苏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及临床应用。

区卫生局

23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二级医院各选择5种常见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社区卫生中心开展糖尿病、高血压2种常见疾病门诊临床路径管理,通过慢性病社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社区诊疗水平,规范社区诊疗行为,降低病人就医费用,控制医疗风险发生,减少医患矛盾纠纷。2011年启动,2012年完成。

区卫生局

24

开展优质护理工程

开展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建立患者和社会参与护理评价的机制。继续抓好护理“三基”培训,开展护理技术比武,提升护士的病情评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2012年二级医院70%病房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

区卫生局

25

建立并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成立区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主动配合做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加强卫生系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档案,完善突发群体性医患纠纷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方案。2011年建立,2012年完善。

区司法局

26

健康信息网

建设统一规划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市区医疗机构之间的就诊、医疗、检验检查、公共卫生等卫生信息的交换共享。2011年实现全区医疗健康信息共享调阅以及与市区两级平台互联的目标,2012年完善平台应用和功能。

区卫生局

27

医院电子病历建设

根据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相关标准,以病人为核心、推进医院电子病历建设,完善社区规范化信息系统。2011年试点实施,2012年完善推行。

区卫生局

28

建立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建立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完善传染病、食品药品、大气和饮用水的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强化预警疫情的分级处置和多部门合作应对机制。2011年底基本完成建设,2012年完善功能应用。

区卫生局

29

推进嘉会国际医院和禾新医院建设

推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投资的嘉会国际医院建设,2011年完成审批,争取2012年开工。确保大陆首家台资独资的禾新医院于2011年第三季度开业。

区卫生局

30

开展社会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评审工作

扶持培育社会医疗机构中的专科特色和优势,促进有影响力、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医疗办医机构发展。2011开展社会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评审工作。

区卫生局

31

便民惠民举措

加强区级医院门诊力量配置,增加专家门诊次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365天补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部分服务站在双休日提供半天全科门诊服务。推广自助挂号排队系统和门诊预约诊疗系统;在二级医院试行“一站式付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完善“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减少病人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提供网上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服务,减少患者就医往返次数。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开具2-4周处方用量。

区卫生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