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2010年到2020年,保持旅游业稳步增长。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968.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14.93亿元(农家乐收入占50%),较2000年翻6.27番,年均递增15%。到2005年力争旅游接待人数超100万的县市1个,超80万的县市2个,超50万的县市1个,旅游星级宾馆超30家,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达15家,农家乐星级景点500家以上,有1家旅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三)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开发建设。加快以天池、天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中央景区,以江布拉克、硅化木、沙漠温泉、鸣沙山为中心的大漠奇特景观东部景区,以侏罗纪山系、石门子水库为中心的西部景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依托乌鲁木齐辐射周边,集观光、科考、探险、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天山北坡旅游中心和全疆旅游发展枢纽地带。发挥天池龙头作用,实施旅游环型公路建设,形成以中央景区、东部景区、西部景区为基础拓展南至乌市、吐鲁番,北至阿勒泰,东至哈密,西至伊犁的四条黄金线路,并培育和推出"农家乐"民俗旅游线路,全力提高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水平。
(四)加快旅游名城和国家级旅游景区(点)建设步伐。"十五"期间,昌吉市、阜康市要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带动提高全州旅游业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进一步加强景区景点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使旅游景区(点)上等级、上水平,争创一批国家A 级以上旅游景区(点),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点)的综合服务水平。
(五)开发名牌旅游产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围绕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开发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影响大、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2005年前,把天池建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把"农家乐"民俗旅游培育成全疆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辐射带动面最广、增收效果最明显的旅游产品;充分开发挖掘冬季旅游资源,打造昌吉冬季旅游品牌,使自治州由一季旅游变成四季旅游,增加旅游业收入。
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六)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在积极培育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疆内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研究、开拓国内客源市场,加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州)的协作,并重视挖掘州内客源市场潜力。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依托"天山天池"和"农家乐"民俗旅游,大力开发、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修学旅游、奖励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兴旅游和假日经济,努力开拓旅游市场,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全国性、全区性的大型文体、经贸等活动,借势造市,促进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