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研究,大力选育林木良种,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木本花卉,采用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和造林模式,加强绿化植物优良材料选择与配置、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林业部门要根据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对树种苗木的需求,加大培育绿化大苗力度,确保建设需要。
(四)落实管护,加强后期管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时间跨度长,要持续稳定发挥其效益,加强后期的管理工作是关键。各县(市、区)要落实封育管护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护责任到位,通过强化管护措施,使生态景观林带避免人为破坏。要坚持依法治林和依法行政,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侵滥占、毁林开垦、纵火烧山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管死管住。要严格控制住森林火灾发生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侵入,防止出现缺段和支离破碎等影响林带景观和综合效益的现象发生。
五、部门联动,形成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强大合力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线长、点多、面广,涉及部门众多,要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共同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用地及高速公路两侧隔离网外各30米范围的造林绿化和景观的改造提升,协助有关部门抓好规划设计、协调种苗供应和提供技术保障等服务。
交通运输、公路部门负责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和景观改造。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停车区、服务区周边绿化,建设单位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以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地方对公路周边进行景观林带改造和山地绿化。
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做好各类废弃矿山、采石场的复绿。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设施范围内的绿化和水土流失区生物措施治理。
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海洋渔业和旅游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社会团体都要积极参与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六、完善政策,建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造后的生态景观林带范围内的林地全部调整为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落实生态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