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中国名人之都”为总体发展目标,全面加强黄冈名人文化建设。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名人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名人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名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繁荣兴旺,名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名人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打造,名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名人文化城市形象整体提升。建成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文化名市。实现一年谋划实施,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整体推进,十年跨越发展。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发挥优势,优化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名人文化设施和名人文化纪念园区,修缮保护一批名人故居和遗址遗迹,规划一批名人文化发展项目,打造一批名人文化活动品牌,开发一批名人文化产业,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名人文化建设体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将黄冈市区打造成鄂东重要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市区中心区和县域功能区为支撑的名人文化建设空间结构布局,努力把黄冈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强市。
第九条 发展战略
1、实施名人文化精神构建战略。总结提炼和广泛宣传黄冈名人文化精神及其核心品格,努力使之成为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内在驱动力,成为黄冈名人文化品牌的价值内涵。
2、实施名人文化挖掘、保护、推介、转化战略。立足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研究,切实加强保护,全面宣传推介,推进转化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名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优势。
3、实施市区龙头、项目龙头、产业龙头带动战略。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市区龙头带动战略,发挥市级名人文化建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县域名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项目龙头带动战略,精心谋划一批名人文化建设项目,实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大力实施产业龙头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名人文化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把名人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4、实施产业链开发战略。充分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加大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品牌创建力度和配套服务业发展力度。推动名人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催生新型文化业态,延长文化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
5、实施发展模式创新战略。通过全面加强黄冈名人文化建设,整体打造黄冈名人文化品牌,深入推进名人文化建设的精品化、规模化、系列化、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构建形成名人文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创造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黄冈模式”,促进黄冈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项目规划
第十条 空间结构布局
重点建设“一个名人文化中心”:黄冈城区名人文化中心;打造“三大名人文化品牌”:东坡文化品牌、红色名人文化品牌、历史名人文化品牌;实施“五大名人文化发展战略”:名人文化精神构建战略,名人文化资源挖掘、保护、推介、转化战略,市区龙头、项目龙头、产业龙头带动战略,产业链开发战略,发展模式创新战略;推进“七大名人文化建设工程”:名人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名人文化资源保护工程、名人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工程、名人文化活动繁荣工程、名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工程、名人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名人文化城市形象塑造工程。构建形成“一个中心,三大品牌,五大战略,七大工程,六大板块,十大基地”的空间结构和区域功能布局。
第十一条 重点项目规划
实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和保护。
1、市直建设和保护项目:以东坡文化为核心品牌,重点建设和提升黄冈名人文化园、东坡赤壁、东坡书院、苏东坡纪念馆、遗爱湖公园、东坡广场和“一河两湖”生态文化园区,在东坡赤壁规划区域内开发建设“三国城”。
2、县(市、区)以各具特色的名人文化为品牌,规划建设和保护以下项目:
黄州区:兴建名人文化广场(主要建设“名人文化碑林”、名人蜡像馆、名人购物一条街及名人事迹演、唱、讲等),陈潭秋生平展览升级工程,李四光纪念馆广场设施配套工程;陈潭秋故居保护工程,黄冈宋城、明城遗址保护工程。
团风县:团风名人文化广场,李四光科技图书馆,团风博物馆;黄冈革命烈士陵园维修保护项目(现有场馆改造,维修红军招待所,张体学墓群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维修保护项目(分批维修林育英、林育南、李四光、包惠僧、熊十力等名人故居); 红色纪念地维修保护项目(分批维修八斗湾共存社遗址、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鄂东抗日游击五大队诞生地、渡江烈士纪念碑、漆氏宗祠等红色纪念地)。
红安县: 红安县历史博物馆,七里坪革命纪念馆,红安县将军藏书屋,红安县文化中心项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园兴建工程项目,红安县新型产业园区文化中心,红安绣活传习馆;董必武故居维修扩建工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物旧址抢救性维修项目,七里坪革命旧址(群)总体保护规划;七里坪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工程,陡山吴氏祠文物保护工程,陂南县革命旧址保护工程,黄麻起义会议旧址—文昌宫修缮恢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61位开国将军故居文物保护工程;七里坪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麻城市:大别山文化艺术中心,乘马会馆改造扩建工程,移民博物馆,李贽纪念馆;将军故居及革命遗址修复改造工程:重建王树声大将故居,维修王宏坤、陈再道上将故居,规划维修改造王必成将军故居、李成芳将军故居、张才千将军故居、丁先国将军故居、朱火华将军故居、肖永正将军故居、赵炳伦将军故居、祝世凤将军故居、徐其孝将军故居、高志荣将军故居、李庆柳将军故居、朱玉学将军故居、鲍先志将军故居、周希汉将军故居、王政柱将军故居、张汉丞将军故居、喻新华将军故居、邓岳将军故居、冯仁思将军故居、江鸿海将军故居、袁彬将军故居;麻城名人书屋,移民文化遗址修复与保护工程。
罗田县:万密斋文化产业园(主要包括万密斋文化广场、万密斋文化事业大楼、万密斋博物馆、万密斋图书馆、万密斋文化馆、万密斋陵园等六大项目),规划建设余三胜京剧艺术展示中心项目;罗田胜利老街及红色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罗田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金凤楼及红十一军、红一军军部旧址、六纵杜义德司令部旧址、肖方故居等红色革命文物);“万密斋墓”、“王葆心墓”、“余三胜祖墓”保护。
英山县:毕昇活字印刷博物馆、毕昇牌坊、毕昇水寨;以毕昇墓为中心, 建设毕昇墓园,恢复毕昇故居、印刷作坊;红二十五军纪念馆;“金氏祠堂”遗址保护,重修金光悌墓。
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二期扩建工程(主要包括《七子之歌》和《现代书画》展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临时展览厅、铜像广场、碑林、闻一多先生塑像及闻亭园),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清泉井”、“东坡亭”、“天完国都”遗址,徐楚光故居。
蕲春县:李时珍主题公园;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产业园;蕲春赤龙湖影视拍摄基地;李时珍墓,黄侃墓,詹大悲烈士墓,高山铺战斗遗址,査国桢故居,胡风故居。
武穴市: 武穴市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市文化馆、文曲戏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银兴数字电影城、科技展览馆、民间收藏馆、文广传媒公司、图书城;陈康故居、饶汉祥故居抢救维修工程;郭超人图书馆,武穴梅川高中郭超人铜像,武穴名人展览馆,“浴佛井”保护,居正家族墓陵保护,出版杨济泰《医学述要》36卷。
黄梅县: 黄梅县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黄梅县文化馆、黄梅县图书馆)。废名纪念馆,黄梅戏博物馆,禅宗、神话影视基地,黄梅县佛教图书馆;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维修改造;东山五祖禅文化景区建设。
3、在实施名人文化重点设施建设和名人文化资源项目保护的同时,注重名人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名人文化活动繁荣、名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名人文化产业培育、名人文化城市形象塑造,科学编制本地名人文化建设项目规划。(相关内容见第七章及附表3)
第六章 城市文化形象与名人文化建设定位
第十二条 城市文化形象
1、城市文化精神
通过征集、提炼、评审,确定黄冈城市文化精神。
2、城市文化形象---“中国名人之都”
以“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为核心理念;以“红色黄冈,人文黄冈,魅力黄冈,激情黄冈”为形象主体;将黄冈整体打造形成以名人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名人之都”。
3、分别打造县(市、区)城市文化形象:
黄州:“中国东坡文化名城”;
团风:“中国名人之乡”;
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
麻城:“中国映山红第一城-杜鹃花城”;
浠水:“中国文化名人闻一多故乡”;
罗田:“中国万密斋康体文化名城”;
英山:“中国文化名人毕昇故里”;
蕲春:“中国李时珍医药文化名城”;
黄梅:“中国禅宗祖庭·黄梅戏故乡”;
武穴:“吴楚文化江城·文曲戏之乡”。
第十三条 名人文化建设定位
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精品化、规模化、系列化的整体打造黄冈名人文化品牌,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黄冈名人文化建设。以“大别山水,人文黄冈”为名人文化建设主题定位,建设和打造“中国名人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