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文化“走出去”。支持华文经贸、金鹃广告等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安徽报业传媒集团整合报刊资源,支持安徽发行集团建设“农民文化家园”,支持安徽演艺集团打造全省演艺院线。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设立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品牌产品,支持创建和完善体育产业信息、投融资及体育产权交易等服务平台,积极扶持体育企业发展。
16、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机制,把加大投入和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障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顺利进行。重点支持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
四、注重统筹兼顾,力促教科文事业全面发展
17、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财政为主,稳定增长,分级负担,分类保障,城乡统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重点支持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长效节育、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等重点工作的实施,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和谐发展。
18、支持其他教科文事业发展。积极支持社会科学、档案、地震、党史、干部培训等其他教科文事业的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五、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19、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认真总结梳理、分析研究财政教科文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制《教科文财政财务制度汇编》和《教科文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构建促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将加强管理贯穿于制定和实施财政教科文政策、预算编制和执行等财政教科文工作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完善创新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捐赠配比等投入方式;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教科文事业建设。
20、认真开展财政教科文业务培训。集中开展《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相关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培训,全面提升教科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