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区划
采用1∶1万比例尺航片(或航空影像)在室内进行小班区划;区划勾绘小班与现地不符(如采伐更新变化地块)和小班区划时判读不出的地块(如近年绿化造林地块)现地利用GPS进行小班调绘。
航片(或航空影像)为2001年拍摄,由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提供,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能够处理完毕。
(二)小班调查及小班录入
对所有小班实地调查各项因子,对小班界和各项调查因子进行现地修复,用PDA进行数据采集并录入计算机,同时,输入调查人的姓名,调查时间自动生成。
(三)统计输出
建立森林资源监测系统,进行统计汇总,根据需要输出各种成果。
五、提交成果
(一)各种表格材料
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2、各类蓄积统计表;
3、人工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4、飞播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5、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统计表;
6、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
7、各林种按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
8、经济林及散生果树统计表;
9、立地类型面积统计表;
10、经营类型面积统计表;
11、林地荒地坡度级面积统计表;
12、灌木林地覆盖度分级统计表;
13、平原绿化现状统计表;
14、森林旅游资源统计表;
15、森林面积和蓄积统计表;
16、各林种面积统计表;
17、林木资源起源统计表;
18、沙化、荒漠化土地统计表;
19、湿地统计表。
(二)图面材料(1/万)
1、本单位森林资源分布图;
2、本单位林相图。
(三)文字材料
以乡(镇)政府名义提交本单位“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盖政府章。
六、工作步骤
根据工作安排,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十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一)2004年4月底之前完成各种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全区调查技术规程,印制各种表格,建立遥感判读解译标志,举办全区全航片判读技术培训班,进行全区航片判读,举办全区森林资源外业调查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