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强化节能减排。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进耗能大户节能工作,开展能源监测计量试点。加大既有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完成一批大型公建和民建的节能改造任务。加快推动清洁技术研发和清洁产业发展,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加大对重点环保企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污泥处理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工程。进一步完善电子废弃物处理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开工建设翠湖、稻香湖、上庄再生水厂。建设一批节约型社区、学校和企业,实施八家地郊野公园等31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海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交通条件,借鉴奥运成功经验,加快建立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做好各类规划的完善、落实和动态维护。以学院路街道为试点,探索规划服务进社区的新模式,提高城市规划的透明度。加强土地开发使用管理,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创新重大项目投资管理体制机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积极争取市重大建设项目落户我区。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推进地铁4号线北延前期工作和西山隧道方案论证,启动京包路拆迁工作,加快5条地铁新线、西外大街西延等项目拆迁进度,新建清河北路等道路,建成香山南路等道路。实施一批道路大中修工程,建设中关村1号桥天桥、海龙-科贸过街天桥二期等项目,继续改善交通微循环系统。进一步加大对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管理力度。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新、翻、改建8座密闭式清洁站、41座二类以上公共卫生间。
二是建设生态海淀。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建成金源娱乐园一期等一批景观工程,植树30万株,建成100公顷绿地,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强水环境建设,保护水源地,防治水污染,实施金河、北长河等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型煤代替散煤工作。落实淘汰黄标车、推行“绿色施工”等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创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带、温泉红楼梦源文化旅游示范带建设。
三是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奥运成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拆除违法建设20余万平方米,整治8个城市边角地,推进50个老旧小区改造。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居民房屋安全管理有效方法,推动地下空间属地管理和联合治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查和管网疏通工作,完成知春桥等积水路段雨水泵站及退水管线改造。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集中治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拥堵点,提高交通畅通水平。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做好城市管理信息基础数据的开发利用,继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
三、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推进海淀特色新农村建设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探索园区、新区、旅游区融合互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入驻企业利益共享,农民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发展新途径。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途径。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农村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以节水为中心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灌溉面积8783亩。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1000亩设施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健全对主要特色农产品的补贴政策。依托乡镇特色产业基地、农民就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引导农村二、三产业聚集发展。将新增2300亩林地纳入生态林补偿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和管理,以北坞村为试点,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力争在绿化隔离带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利益保护、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城乡结合部地区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