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8户,合同外资金额达到1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1.7亿美元。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301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113亿美元,增长25%。成立区投资促进局,不断完善招商服务体系,推动京沪高铁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海淀。制定与密云县合作发展五年规划,与希腊奥林匹亚市、美国圣何塞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区域协作和友城合作取得新成效。
三、城市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完成重大项目投资40亿元,新开工25项,竣工20项。全区新建续建道路18条,建成通车10条,通车里程达到20.5公里。地铁4号线、10号线一期工程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完善城市微循环系统,香山等地区路网条件得到改善,解决了万泉河桥区等一批路段积水问题。西北旺小学等社会事业项目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以创建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快生态海淀、宜居海淀建设。完成绿化任务228公顷。深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台头村等3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新建10座密闭式清洁站,新、翻、改建24座二类以上公共卫生间,三星庄粪便消纳站基本建成,团结渠治理、前章村雨洪利用工程完工,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臭气和渗滤液处理取得成效。我区荣获“首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奖”。
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面落实“数字海淀”建设规划,建成覆盖全区的科技创安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有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9万余件,区级层面问题处理的及时率和结案率达到94.8%和99.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立了区社会建设办公室,统筹发挥各方面作用,加快推进和谐海淀建设。泽丰苑社区和有色设计院社区荣获“北京第三届魅力社区”称号。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新风貌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4亿元,扎实推进67项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5亿元、纯收入35亿元,分别增长9.4%、7.7%。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启动“一河十园”、京包路农业观光带、有机化生产示范园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民俗旅游快速发展,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观光采摘园达到134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稳步推进,39个村开展了股份合作社改造,首批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加强农村统计工作,成立了农村统计信息中心。
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农村“五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村村通公交”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结合部16个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完成。农民安全饮水目标基本实现。建成玉东、丹青圃2个郊野公园,新增、改造绿化面积4393亩,种植苗木37.7万株。车耳营村被评为2008年度“北京最美的乡村”。
新区建设稳步推进。调整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统筹推进北部新区开发建设,全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沙阳路开工建设,翠湖北路西段、苏家坨镇中路基本完工。航天城11万伏变电站竣工,海淀卫生大厦基本建成,农民安置房项目进展顺利。北部专业园区实现开复工面积110万平方米,竣工24万平方米。百旺新城三期南项目入市成交,温泉工业用地土地一级开发加快推进。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教育事业持续深入发展。加快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初中建设工程完成验收。培智学校新址投入使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美校外教育成果丰硕。稳步推进“小升初”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我区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