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的通知

  27. 保障消费安全

  强化政府对标准化生产和消费品安全的监管责任,规范绿色产品的认证和流通,加强安全执法,提高违法成本,规范企业自律,建立健全消费品安全应急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食品药品经营主体的资格准入,鼓励发展食品药品的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网络营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监测和药品安全监测等制度,健全食品药品追溯制度,实现食品药品从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严厉打击制贩有毒有害食品、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提高生活品安全水平,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制度和安全标准,重点监管家具、服装、玩具、家电、化妆洗涤品、餐具、烟花爆竹等日常消费品和农资、建材、住房、交通工具、液化气与天然气及其用具的标准执行情况。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八、弘扬绿色文化

  28. 树立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生态伦理道德,培养公民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财富观、生活观。把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学生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和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知识培训与普及。立足地方人文特色,依托传统假日和生态环境类纪念日,举办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观鸟节、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白鹭节、杜鹃花节、竹文化节、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社会风尚。

  29. 加强绿色文化载体建设

  建设一批湖湘特色鲜明、传播功能显著的标志性绿色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演艺中心、文化站(活动室)等在传播绿色文化方面的载体作用。打造一批自然优势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平台,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文化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植物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在承载绿色文化中的独特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绿色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构建全方位的绿色文化环境。

  30. 丰富绿色文化作品

  加强生态文化研究和作品创作,深入研究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绿色发展观、绿色消费观、绿色政绩观,注重挖掘山水文化、森林文化、湿地文化、传统农耕文化、摩崖石刻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以及茶文化、花文化、竹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创作一批代表湖南水准、具有湖湘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生态文学、影视和艺术作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立湖南生态文化协会。对传播生态文明、宣传绿色文化有突出贡献的艺术精品予以奖励。

  31. 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主旨,在全省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城乡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医院和绿色家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国家级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创建和宣传推广,形成绿色示范引导效应。

  九、发挥长株潭“两型”引领作用

  32. 探索“两型”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的调控约束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增长方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绿化、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创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节约集约用地,运用价格杠杆调节水、电、煤、油、气的节约利用。推进环境权益交易,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和集体林权流转。高标准建设“两型”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全覆盖、城乡统筹示范等八大工程,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