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在经济发展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努力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药结合等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每个市州建设1-2个循环经济农业示范区。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强循环经济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逐步在冶金、有色、机械制造、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石化、造纸等行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重点,加快建好汨罗、永兴、清水塘等6个国家级和24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成15个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逐步建立覆盖城镇乡村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城市矿产”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积极支持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工业园区、基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对污染物排放超过限定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9. 培育绿色支柱产业
发展农林优势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提高粮、棉、油、畜禽、水产、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发挥农业多重功能,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食品生产,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两型”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路子,打造一批绿色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毛竹丰产林,培育乡土珍贵优质木材,增强木竹供给能力和资源战略储备。大力发展油茶丰产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加工利用水平,保持湖南油茶第一省地位。加强花卉苗木、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中药材等特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行立体复合经营。培育壮大家具、林浆纸、木竹地板、林化、林药、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生态经济双赢产业。
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机械、石化、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企业、千亿园区产业发展“四千工程”,使之尽快成为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会展、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餐饮业,加快湘菜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格局,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发展壮大现代传媒、新闻出版、动漫、文化娱乐业,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42%,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
六、建立生态补偿和共建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