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的通知


  ---绿色文化指标:在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生态文明宣传普及率80%以上;全省文明城市创建覆盖面达到90%;文明行业创建覆盖面达到80%;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70%。

  到2020年,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体系、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体系和高效运行的绿色管理体系,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实现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二、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4. 巩固生态安全屏障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特点,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建设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构架,以湘、资、沅、澧水系为脉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洞庭湖湿地和“四水”流域洪水调蓄、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禁止围垦湖泊湿地,推进河湖清淤、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季节性休渔和血防等工作,恢复扩大水面和湿地。加快污染治理,控制重要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大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和“四水”流域植被恢复。

  发挥武陵---雪峰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禁止可能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资源开发活动,保护亚热带森林植被、濒危珍稀物种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巩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成果,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和重要水源地保护。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和珍稀物种栖息地。

  发挥南岭、罗霄---幕阜山区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加大对重要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的森林植被保护力度,降低人类活动干扰强度,防止资源过度开发,恢复天然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禁止滥捕滥采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生态走廊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减轻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损失。

  5. 提升生态系统整体功能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长(珠)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迹地更新、水土保持、矿山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稳定高水平森林覆盖率。通过工程造林和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尽快恢复石漠化地区地表植被,消除石漠化生态隐患。加强生态脆弱地区草地草甸保护。强化森林经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推广良种壮苗、林地测土配方、森林抚育技术,培育无节良材,开展优材更替,提高林分质量,大幅增加森林蓄积量。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发挥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严格湿地资源管护,禁止湿地无序开发,遏制湿地退化趋势。以环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重点,实施退田还湖(湿)、退养还湖、疏浚清淤、防崩、拦洪、拦沙、血防、防护林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严禁滥捕鸟类,规范捕鱼、采砂、航运活动,强化水质提升,控制流域污染排放,实施湿地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估,恢复和扩大中华鲟、江豚、麋鹿、迁徙候鸟等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和珍稀水生植物生境,保护和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控制工矿和城市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农田,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开展农田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壤肥力监测与改善计划,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推广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平原绿化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