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南宁市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 餐厨垃圾特性分析
  南宁市属于典型的南方城市,饮食习惯与北方有所不同,餐厨垃圾的组成及成分也有所不同,餐厨垃圾含水率和可降解有机干物质含量均比较高,适合通过发酵生产沼气或者堆肥。
  (三)建筑垃圾产量和特性分析
  1.建筑垃圾产生量分析
  建筑垃圾产量按每1万平方米建筑施工面积产生500吨建筑垃圾的行业标准和规划期内的建筑施工面积计算。据《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心城区新开工房屋面积平均每年将达1000万平方米,加上在建工程,每年建筑施工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米,年建筑垃圾产量约为150万吨,另外,建筑装潢、旧建筑物拆除等建筑垃圾产量每年也约为150万吨,年总产量约为300万吨,平均日产量8300吨。
  2.建筑垃圾特性分析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将实施旧城改造计划,陆续对20个旧城区片区进行改造,因此,预计房屋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及石块、碎石、砖块等可循环利用组分的比重会有所上升。
  (四)电子垃圾产量和特性分析
  1.电子垃圾产量分析
  电子垃圾产生量指标按2010年产量和2015年人口与生活水平的增长情况估算,预计2015年南宁市约有80.5万台(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其中电脑7.5万台、电视机7.5万台、洗衣机3万台、空调4.5万台、冰箱3万台、电磁炉5万台、电饭锅5万台、手机15万部及其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30万台。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下脚料多被综合利用,需要处置的量很少。
  2.电子垃圾特性分析
  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通信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视听类和通信类产品的废弃率将不断上升,其废弃物占电子垃圾的比重将会有较快增长。目前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回收利用、处置废电路板和废CRT等电子废弃物,因为这些废弃物既含有一些可以召回的有价值的成分,例如铜、金、铝等,又含有一些有害的成分,例如铅、坤、汞、镉、铬等。
  (五)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和特性分析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分析
  根据2006-2010历史数据,预计201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为每万元产值0.14吨,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规划目标为3600亿元,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总产量为504万吨,日产量1.38万吨。
  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特性分析
  南宁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组分以糖厂、淀粉厂、酒精厂、化工厂、造纸厂的白泥和滤泥为主。“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将重点发展“甘蔗-制糖-造纸、酒精”、“木薯-淀粉-酒精”、化工、建材等循环产业链,预计白泥、粉煤灰、炉渣和脱流石膏等固废的比重将下降,滤泥成为重点需要处置的对象。
  (六)危险废弃物产量和特性分析
  1.危险废弃物产量分析
  --工业危险废物。根据2007-2010历史数据,预计2015年末南宁市工业危险废物产量约为每万元产值0.02公斤,年总产生量720吨,日需处理量约2吨。
  --医疗废物。根据2006-2010年历史数据,预计2015年末南宁市医疗废物日产量为6.40公斤/千人,年总产生量为7000吨,日需处理量约19.2吨。
  2.危险废弃物特性分析
  --工业危险废物。南宁市工业危险废物主要来自电镀行业和化工行业,其产量占总产量的98.58%。“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化工业、铝加工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工业危险废物产量将相应增长。
  --医疗废物。南宁市医疗废物的组分主要包括玻璃类废物、塑料类废物、棉球类废物、纸品类废物、纱布类废物等。根据南宁市医疗用品和用具的现状分析,未来几年玻璃类废物比重会下降,塑料类废物比重会上升,混合医疗废物热值将达到12000千焦/千克以上,其热值远高于一般城市生活垃圾。

四、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1.以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市、县优化配置城镇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城镇垃圾处理水平,原则上乡镇不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以填埋为主,堆肥为辅”转向“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
  2.对生活垃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加强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对餐厨废弃物实行集中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建筑垃圾实行运输行业准入制度和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管理制度,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墙体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能力;对电子废弃物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重点加强产业链循环利用,同时加强对滤泥处置技术的研发;对危险废物则重点加强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3. 以加强城镇垃圾长效管理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确保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稳定运行。
  4.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对城镇垃圾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原则
  根据《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目标和要求,充分考虑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自然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优化运用多种管理、技术手段构筑南宁市城镇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突出近期内容,立足长远发展,坚持城镇垃圾处理设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与合理布局原则
  从南宁市的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城镇垃圾处理设施的类型、标准和规模,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城镇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布局,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使规划与现状有机结合,具有可操作。要按照国家有关城镇垃圾处理技术标准,慎重选择垃圾处理的技术和工艺,适度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
  3.机制创新与开放发展原则
  坚持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城镇垃圾收费制度,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积极推进城镇垃圾处理产业化,改革投资和运行管理体制,确保设施建成后能稳定运行,努力实现南宁市城镇垃圾处理的全行业、全社会、全过程管理。
  4.节约资源与科技创新原则
  根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规划要尽可能实现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垃圾产生,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尽可能分类回收,分类回收的垃圾应实施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要依靠科技创新,对分类的垃圾分别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确保城镇垃圾达标排放。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按市、县配置合理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以保证城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的实现;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垃圾收运体系,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重点建制镇建立中转站,一般乡镇设置收集站,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延伸到城镇周边的行政村,特别是要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设置垃圾收集点;市区餐厨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在治理“地沟油”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市区建筑垃圾运输全面实现行业准入和密闭化运输;在保证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加强城镇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和监管机制,促进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卫产业良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经过“十二五”建设,到2015年末,建立起与广西“首善之区”形象相符的,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完整的城镇垃圾收运、处理、监管体系。
  2.主要指标
  表4-1 “十二五”南宁市城镇垃圾处理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区域

单位

2010年现状

2015年目标

1

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率

市建成区

%

100

100

县城

%

100

100

建制镇

%

无统计

≥80

重点行政村

%

无统计

≥50

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市建成区

%

100

100

县城

%

60

100

建制镇

%

10

≥80

重点行政村

%

0

≥50

3

城镇公共空间机械化清扫率

市建成区

%

18.5

≥80

县城

%

10

≥50

4

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比重

市建成区

%

93

100

县城

%

50

≥80

5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市建成区

%

0

≥10

横县

%

70

≥80

6

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75

7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90

8

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90

9

建筑垃圾资源化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25

10

电子废弃物集中拆解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90

11

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

市建成区

%

无统计

≥90

11

一般工业固化废物综合利用率

全市

%

94.02

≥95

12

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

全市

%

100

100

五、主要任务


  为了解决“十一五”南宁市城镇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十二五”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需要完成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任务
  1.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末,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市区和县城要达到100%,建制镇要达到80%,重点行政村要达到5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横县要达到80%,市区要争取达到10%;市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县城达到50%;密闭化运输车辆比重市区要达到100%,县城要达到80%。
  2.重点措施
  --要大力改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一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在加强市区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加强县城、重点建制镇的中转站,以及一般乡镇、重点行政村收集站的建设,新建中转站、收集站要为以后的分类收集留有扩建余地,要多考虑建设地埋式的压缩垃圾中转站;二是在市区和县城购置一批机械化清扫车,提高城镇公共空间机械化清扫率;三是在市区和县城购置一批密闭化运输车辆,提高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的比重,降低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干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