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联系小组根据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的项目实施技术方案指导各地实施。指导工作务必做到“四要”:一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实施乡、村和示范户进行指导;二要做到从开始实施到项目结束全程指导到位,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指导到位;三要抓重点乡镇,带动全区域,各联系小组重点抓好1个以上重点实施乡镇,以带动全区域项目实施;四要搞好重点骨干培训,各联系小组必须协助联系县(区、市)举办一次以上重点骨干培训。
(三)测产验收
各联系小组根据粮食增产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参加对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测产验收工作。
(四)信息反馈
各联系小组要根据巡回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的情况,每周三上报1次实施情况,根据上报情况汇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项目实施完成后督促各自联系区(市、县)完成工作总结,并对项目的面积、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示范样板和项目管理情况,按粮食增产工程评分内容要求进行评价,以作为项目验收评分的依据,评价报告于11月10日前交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进度安排
2011年2~4月:审查各区(市、县)项目申报书、项目实施方案,拟定全市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省农委。开展育秧(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督促项目实施。
2011年5~6月:开展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检查项目落实情况,督促实施。
2011年7~10月:进行中后期管理和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及收获技术指导与服务,检查技术到位情况,督促实施,协助各自联系区(市、县)搞好产量测产验收和项目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对各区(市、县)工程实施情况进行项目验收和评分。对全市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并完成项目总结材料上报省农委。
附件2:
2012年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技术方案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一、目标
粮食增产工程共计划实施1200万亩,其中玉米增产工程实施面积600万亩、水稻增产工程实施面积600万亩。项目平均单产比项目区2008-2010年三年平均亩产增产8%以上,比非项目区增产10%以上。项目区“两杂”良种普及率达100%;水稻旱育稀植和玉米育苗移栽两项主体技术普及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化栽插(移栽)技术、病虫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旱育保姆、生态旱育秧、玉米种子包衣覆盖率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