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宁委发〔2012〕34号)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市和区县(园区)两个积极性,借鉴国内外改革先进经验,尊重群众(基层)首创精神,加强全市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制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2年5月14日

  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的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年”,为着力解决制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的工作部署,现就我市实施综合改革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和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市”的目标任务,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充分调动市和区县(园区)两个积极性,借鉴国内外改革先进经验,尊重群众(基层)首创精神,加强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2、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综合改革近期重点任务;到2013年6月底,着力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社会领域和文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底前,基本建立以精简高效的行政体制、运行规范的市场机制、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近期重点任务

  (一)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3、实施简政强区县(园区)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行政管理权限;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和“决策、执法、监督相对分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向区县(园区)放权分权,切实做到凡是能下放到区县(园区)的事权全部下放到位,区县(园区)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下放到街道(社区),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赋予园区一定的管理执法权,进一步理顺行政区与园区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功能,整合园区与相关镇(街)及工业园区,形成以开发园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新体制;规范执法权,采取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授权执法、委托执法等形式,促进执法权下放和转移行使;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推进和完善重点区域行政执法委托机制;完善区县(园区)事权下放配套措施,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按法制化要求履行权限转移的法律程序;调整收入划分和财力分配办法,健全转移支付和激励机制,建立市对区县(园区)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机制。

  4、优化政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全面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完善和加强园林管理和粮食监管体制,理顺和加强投资监管,完善和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等职能,推进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突出政企、政事、政资、政社分开,以强化职责、激发活力、提高效能作为核心,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加强土地储备、社保基金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机构;发挥群团组织桥梁枢纽作用,推进协会、商会归口管理,进一步向群团组织转移公共服务事务;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解决中介组织行政化倾向,引导其规范发展;改革编制管理方式,对国家、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总量范围内自行确定内设机构和人员职数;深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各系统执法资源,组建职能相对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5、优化镇街行政区划和村居布局。按照新一轮城乡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区划与规划相结合、镇街布局调整与园区发展相结合、撤镇设街与街镇整合相结合,对镇街行政区划和村居布局进行全面优化和统筹规划。

  (二)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

  6、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文化、金融、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现代商贸、会展、家庭服务等10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在土地供应、行政审批、税收征管、投融资体制和政府服务模式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

  7、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南京科教资源优势的发挥和转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园区建设层次和水平,完善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平台、创新型企业培育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科技企业上市,实施企业股权(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激励以及分红激励试点。

  8、加强财政和国土管理制度创新。全面落实财政工作转型创新总体方案,大力推进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政策制度、投融资管理、国有资本资源资产管理、监督绩效评价等体系建设;健全收入促进机制,增强财政保障实力;加强政策资金聚焦,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按照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市与区两级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预算管理,构建“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运行机制,促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四位一体”;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投融资主体的融资行为。全面落实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总体方案,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保障功能和保护功能,着力打造“土地综合整治平台”、“节地提效平台”,全面构建土地保供体系,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9、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战略布局,明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通过整合市属国有企业和市级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拥有的经营性房产、股权和企业,构建国有资产统筹运营新体系,形成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新兴产业、金融业、市政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产业、商贸旅游产业、住房保障和现代农业等为主业的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从商品房等一般竞争性领域彻底退出;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国资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推进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战略管控机制;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新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收益分享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分类构建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和职业经理人管理新机制,加大年薪制、期权激励的力度,健全国有企业投融资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10、实施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快空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市政专有经营权改革,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实施停车设施分类分级差别化收费,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的停车泊位,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方式进行管理;推进户外广告设施市场化运作,全面实施户外广告设施经营权公开招标、拍卖,实施有偿出让;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建立出租汽车运营准入、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节约水、电、气等的价格激励机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