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2012-2013年)。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与经营模式,突出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启动二期建设。重点建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检测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设”、“土木工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民族特色产品开发与推广人才培养”,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内饰与民族服饰”,柳州市交通学校的“汽车综合服务”,柳江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汽车检修”,鹿寨职业教育中心的“机加工”等8个实训基地。
第三阶段(2013年)。在总结完善、培育创建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关保障机制,形成“管理有序、权属明晰、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新模式,建成10个左右“柳州市职业教育千万元设备值生产性品牌实训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院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小组,由市“职业教育服务柳州新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对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二)制度保障。
按照“科学论证,专家评审,项目预算,绩效考评”的程序管理和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项目管理队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仪器设备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项目建设激励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1.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设备管理。对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户,严格执行改革试点项目预算,对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如期完成改革试点项目目标,及时将项目经费支出情况按预算科目编报财务决算。
制订和完善《柳州市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办法》,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购置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仪器设备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做到购置合理、验收严格、使用有序、责任到人、物帐清楚。
2.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严格把关”的原则,由市教育局与项目建设学校签定项目建设责任书,并建立季度、学期和年度报告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制度,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制度,以便对项目进行及时全面的跟踪监测。建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信息上报、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领导小组和自治区教育厅汇报建设实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