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加大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调蓄能力,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强化水环境的监督管理,加大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严禁任何单位向溶洞、漏斗、落水洞排放废(污)水,废水的排放及渣、料的堆存必须有防渗设施;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充分挖掘现有用地潜力,提高用地效益,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使用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确定森林资源保护的基本策略,搞好森林发展布局、建设和管护,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程度,加大资源勘查的投资,关闭高污染、高能耗的矿山企业,改变矿产资源粗放经营的现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并重,做到合理规划,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监管体系,积极开展柳城县“四十八弄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对生活在生态保护核心区中的少量居民组织生态移民,保证核心区中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在缓冲区中,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和畜禽养殖,严防外来种群对本地种群的侵蚀,控制捕捞强度,规范捕捞行为;加强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合理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水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搞好节能降耗,在企业推广清洁生产,以确保柳州生态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实施清洁能源政策,完善推广清洁能源的保障措施。到2020年,市区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进一步好转,饮用水水源保护河段水质要达到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55以上,使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达18.1%,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全市沼气池数量累计达到25万座以上,沼气入户率争取达到55%左右。
(三)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项目,加强污水处理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搞好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噪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安全,严格环境执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高环保科研水平,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至2020年末,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5.0千克/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4.0千克/万元GDP,县城及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以及水环境质量完全达到功能区标准,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