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明确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加快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1.扎实推进水利规划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前期研究。科学编制三亚市《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给排水规划》、《城镇排污规划》、《中小河流(六条河)规划》、《水务信息化规划》、《2011-2020年水土保持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节约用水规划》等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我市水利建设的主攻方向,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增加水利项目储备,做好水利项目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构建水网体系前期研究,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在以大隆水库为枢纽的西部区域水网、以赤田水库为枢纽的东部区域水网和以水源池水库、半岭水库为枢纽的中部区域水网的基础上,研究宁远河、藤桥河、三亚河3条河流为主干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和统筹调度的可行性,推进大中小型水库联合调配运用、流域互补的水网体系建设,逐步构建全市水网体系,增强水资源调控水平,扭转区域性缺水的局面。
2.加快开展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在沿海地区,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以中心水厂辐射农村,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力争实现沿海地区村村通上自来水。在偏远山区,下大力气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设施,解决育才、凤凰等镇17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3.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3到5年的建设,逐步建成农村饮水设施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基本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评估市区供水设施现状,规划新建中部水厂和续建西部供水工程,全面保障不断增长的城市供水需求;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扩建和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城乡供水格局,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调配能力;建立全市供水排水水质监测及信息管理中心,强化水行政部门对城市用水安全的监管职能,提高政府对供、排水水质监测能力,确保城镇供水安全。
3.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建立健全污水处理科学管理制度,全面规范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及其污水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制定《市区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可研及分期实施计划》和编制中水回用规划,扩建及升级改造红沙污水处理厂(二期),加快推进三亚湾新城、崖城镇、崖城创意新城、红塘湾、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推进区镇污水管道建设,分步实施中水回用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