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畜牧局、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实施项目带动
  以项目为带动,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升级。在规模养殖方面,重点发展3000头以上生猪、500头以上奶牛肉牛、100万只以上肉禽和50万只以上蛋鸡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在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性带动项目,重点提升肉制品、乳制品、蛋品的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引领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在畜禽良种繁育方面,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良种扩繁场和原种场,进一步提高良种推广能力,从源头上提高畜产品质量。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搞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乡镇防疫检疫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显著提升我省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在饲草饲料综合开发利用方面,重点推动饲料加工、优质牧草基地和饲草饲料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确保畜牧业投入品的高效安全。
  (三)创新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经合组织+养殖场户”等多种形式的畜牧产业化运行机制。创新科技研发推广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探索保单抵押和畜禽圈舍、活体抵押等贷款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为畜牧业合作组织、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建立完善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探索建立生猪期货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储备体系和龙头企业“两个蓄水池”的作用,搞好余缺调剂,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快构建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探索解决畜牧业用地问题,大力发展不破坏耕作层的集约化养殖,引导畜禽养殖向浅山丘陵区、滩涂地、废弃地合理布局,适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划定畜牧养殖区域,为加快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置原则,加大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
  本着“不欠新账、多还旧帐”的原则,对于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生产和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环保要求,保证新建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对于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处理水平;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集中,减少面源污染程度。
  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不同畜禽品种,采取不同的粪污处置方法。牛羊等草食牲畜粪便和蛋鸡、肉鸡等家禽粪便,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小规模养猪场根据周边土壤的环境容量直接进行消纳。引导大规模养猪场通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处理、耗氧发酵、沼气工程等无害化处理利用,减少粪污流失所造成的污染。
  鼓励饲料生产企业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和制作技术,提高畜禽对饲料利用转化率,降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及氮磷的含量,实现节粮减排、健康养殖。大力推广以畜禽粪便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料,提高畜禽粪便的转化利用率。
  积极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资源,走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通过过腹还田等途径,逐步建立起“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五)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智力。制定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畜产品出口基地和质量卫生认证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参与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展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战略合作,借势借力发展畜牧业。
  (六)加强预警调控
  建立完善畜牧业生产和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完善信息收集、综合分析和及时发布制度,科学指导生产和疫病防控。根据主要畜禽品种生产方式、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市场调控预警指标及具体标准,适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增加储备、调整政府补贴、进出口调节等措施,防止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促进畜禽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完善畜牧业防范风险的各种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