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3.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将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纳入各地信息化建设规划,推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推广互联网、手机、电脑、可视设备无障碍产品的应用。加强残联系统网站无障碍建设。推动在重点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提示、信息屏幕等系统。推广方便盲人、聋人使用的服务产品。推进生活用品、药品说明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实现信息无障碍。
  专栏2:“十二五”十大助残民生项目

  1.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免费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建立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转衔、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养的工作机制。
  2.百万残疾人康复工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患者综合治疗、聋儿语训、辅助器具供应适配等重点康复工程,帮助10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其中36万残疾人不同程度康复。
  3.扶残助学项目。实施“通向明天”助学项目,资助600人次中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就学。实施国家“阳光计划”,为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学前康复教育资助。
  4.万名残疾人就业工程。新开发2万个城镇残疾人就业岗位。
  5.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扶持创建180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广泛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
  6.阳光家园计划。为10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7.阳光安居工程。为5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补助;为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助。
  8.文化助残项目。在100个城乡社区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扶持30个市州、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
  9.全民健身助残工程。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器材器械,建设10个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示范点。
  10.扶残助残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助残志愿者注册达30万人以上,受助残疾人达300万人次以上。

  (十)法制建设和维权。

  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加大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创新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机制,畅通残疾人反映意愿和诉求渠道,深入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体性利益诉求。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体系,市州和县市区全部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为残疾人提供规范、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与救助服务。

  政策措施:

  1.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残疾预防及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市州、县市区要加快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应的实施办法及本地特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在制定涉及残疾人的法规政策时,要明确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具体内容,保障残疾人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残疾人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加大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甘肃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积极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视察和调研,全面推动法规政策落实,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建立健全残联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

  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甘肃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六五”普法规划,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六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的社会知晓率,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提升残疾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对残联系统工作人员、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维权工作者进行系统的法制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依法工作水平。

  4.深入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与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共同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救助与服务工作。不断拓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及服务的工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通过“法律七进”、“热线维权”、“网络维权”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服务,依法解决残疾人涉法涉诉问题。加快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规范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各级财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办案经费补助,为各级法律救助工作站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补贴。

  5.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残疾人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努力将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解决在基层。完善残疾人信访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增强信访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快制定实施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的特惠扶助政策,着力解决残疾人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加大侵害残疾人权益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协调督办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教育引导残疾人依法信访和反映诉求,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使办结率达到98%以上,集体访、重复访控制在5%以下。

  (十一)残疾预防。

  主要任务:

  --建立综合性、社会化残疾预防和控制网络,形成信息准确、方法科学、管理完善、资源共享、监控有效的残疾预防机制。

  --实施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政策措施:

  1.健全残疾预防工作网络。制定和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社区(村)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健全政府统筹规划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社会积极重视、广泛参与的残疾预防控制体系和工作机制。

  2.针对危害面广但可以预防的致残因素,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建立健全产前筛查诊断网络,做好孕产期保健宣教和产前诊断服务,广泛开展新生儿缺陷筛查,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制度,有效控制自闭症、脑瘫、重度智力残疾等先天残疾的发生。强化计划免疫和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大量减少传染病致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致残。加强初级眼保健工作,减少白内障、儿童盲、屈光不正等导致的可避免盲。规范临床医疗药品使用管理,减少药物致残。加强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能力,减少环境因素和意外事故致残。重视精神残疾预防,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提前心理干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