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诚信体系和示范点建设。逐步建立餐饮服务企业安全诚信档案,促进餐饮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镇/街)、示范店(点)工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四)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
1.建立健全监管规范体系。实施《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建立保健食品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保健食品监管规范体系。加强化妆品监管规范体系建设,研究出台《广东省化妆品监管条例》。
2.加强质量体系管理。严格实施GMP,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化妆品企业许可信息系统、检验机构信息系统和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信息系统。
3.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基础数据库,建设风险监测与预警网络体系,开展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相关风险监测指标,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4.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重点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委托加工、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质、标签标识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违规宣传产品和违法添加药物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使用的专项检查。
五、重点项目
(一)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提升药品和餐饮食品检验能力。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达标建设,扩大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范围(药品总检验能力超1000项),省、市两级实现对药品和餐饮食品检验法定扩项,县级建立完善的药品和餐饮食品快检系统,检验能力基本满足监管工作需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扩大药品和餐饮食品快速检验范围,开展快筛快检技术研究,对80%以上的非法添加品种和200种以上的化学成份具备快筛检验能力。加强药品和餐饮食品安全应急检验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检验机制,提升应急检验反应能力。
2.提升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将广东省医疗器械检验所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平的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研究机构,总检测项目突破1500项,满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环节监管需求。完善电磁兼容、超声诊断、生物学评价、电气安全评价、体外循环设备、消毒技术与设备、齿科设备与器械、在用医疗器械评价等专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医疗器械监管领域的技术支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