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期目标
“十三·五”规划初期,全区恢复训练的县(市)级业余体校要达到95%,向上一级重点业余体校输送的优秀苗子要达到10%;在训人数要达到10000人。
3.长期目标
“十三·五”规划末期,全区恢复训练的县(市)级业余体校要达到100%,向上级重点业余体校输送的优秀苗子要达到15%以上;在训人数要达到12000人。
三、组织机构
自治区体育局和自治区教育厅共同成立县(市)级业余体校振兴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
四、具体措施
(一)经费保障
1.自治区体育局职能主管部门定期下到县(市)级业余体校进行考核、评估,对完成考核指标的单位给予物质和经费上的扶持;
2.县(市)级业余体校的业训经费由自治区体育局、地州市体育(文体)局、县(市)文体局配套解决,比例为6:3:1。
(二)主管部门保障
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和自治区教育厅体卫艺处在实施振兴工程的过程中,主抓自治区8个重点项目(拳击、田径﹝投掷、中长跑﹞、射击、射箭、跆拳道、摔跤、沙滩排球)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大约1000人),建立优秀苗子人才库,直接参与管理、监督、指导、追踪,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施方案》。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二级、三级训练网各自的任务,使二线、三线训练网络形成很好的衔接。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赛(县(市)级业余体校)来促进和检验训练,从根本上改变运动员输送瓶颈的问题。
(三)目标任务
1、二线的目标任务
(1)新疆竞技体校要和自治区优秀运动队新设项目对口,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输送任务,每年输送指标为25%到30%;对四所运动学校(乌鲁木齐市体育运动学校、伊犁州体育运动学校、阿克苏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喀什地区体育运动学校)及各地、州、市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和本校招收的运动班学生进行基础性训练,完成向自治区优秀运动队输送,制定输送追踪奖励制度。
(2)四所运动学校和15个地州市重点业余体校原则上要完成向新疆竞技体校输送任务(自治区体育局新设的8个重点项目),每年输送指标为10%到15%;对县级业余体校输送的优秀体育苗子进行初级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