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社区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商业服务网点,积极推动以社区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建设,创建安全文明的社区环境,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社会的稳定机制;
2.做好优抚救济工作,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活动场所;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网络,提高社区管理的效果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 措施
第十八条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调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搞好“大合唱”,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示范性工作、有关计划项目优先纳入到示范区建设之中。
第十九条 促进公众参与。示范区建设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力量。在示范区应建立新的公众参与机制和方式,使示范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投身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科技的引导作用。科技管理部门要把推动示范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调动本地的科技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示范区建设。市科技局将结合全市科技工作,支持一批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项目。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技术与管理的结合,用综合配套、先进适用的技术解决制约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问题。
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示范区的管理。建立示范区的工作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示范区的管理制度。通过阶段检查对示范区实施动态评价和管理,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指导示范区工作的开展。
第二十二条 促进示范区与国内外的经济与技术合作。通过国内外培训和考察,提高示范区管理人员的素质,选择具有较好合作前景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开拓多种渠道,推动示范区的国内外合作,使示范区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指南》由宁波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附件3:
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大纲
一、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开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示范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制定规划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为有效的地方行动的重要措施,也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制约本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明确的示范建设内容和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