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发展特色物流
培育航空物流增长点。紧紧抓住航空货运业大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航空快运业务,积极培育航空物流发展,打造形成推动我市物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改造老航站楼,建设航空货运分流中心,整合济南空港100多家货运代理公司,开展航空货物运输业务,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以鲜活农产品物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和航空快递,拓展航空过境、中转和直达运输等各类服务。进一步拓展国内货运航线,积极开辟国际直达航线,形成连接国内外的航空物流网络,不断扩大我市航空货运规模。
培育物流金融增长点。围绕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通过物流业、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的结合,以仓单质押、物流保险模式等方式,积极开展物流金融和产业金融业务,并逐步延伸到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等领域,以物流业推动物流金融保险业形成和壮大,进而推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发展,形成我市新兴的特色金融保险产业集群,提升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
培育保税物流增长点。充分发挥沿海省份、内陆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联系,依托济南出口加工区和济南国际机场,用好国家关于保税物流方面的政策,积极实施“区港联动”,整合我市及周边地区保税物流业务,将港口的仓储物流最大限度地延伸到我市,增加我市国际物流业务量,降低企业成本,推动转口贸易及保税物流业务发展。
七、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加快编制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积极探索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模式,加快相关道路、电力、通信、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盖家沟物流园区以冷链物流为支撑的盖世农贸物流中心、零点物流港大润发华北区物流配送中心、崔寨盖世商贸物流中心、邢村力诺物流中心、担山物流园区现代航仓一期工程、郭店物流园区钢铁物流起步区工程规划建设,加快空港、桑梓店等物流中心的项目规划及引资建设工作,尽快形成我市物流载体网络主骨架,促进物流企业入园经营,提高产业集聚辐射能力。
(二)搞好多式联运设施整合与建设
加快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城乡路网建设,完善济南国际机场物流设施和空港快运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货运航班、“五定班列”、专线物流和城市快递物流。根据铁路枢纽站场规划,合理调整公、铁货运站场,完善综合运输网路布局,促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主要运输方式之间及各种运输方式与物流园区之间的衔接和配套。依托现有公、铁货运站场,加快规划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重点推进担山、郭店物流园区和泺口、沙王庄、高新区、开山等公、铁货运场站和深航、山航综合服务基地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特种货运、厢式货车运输及重要物资的散装、灌装运输等现代物流运输工具,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
(三)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适应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加强对集约化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整合社会消费品采购和物流资源,大力培育城市物流配送主体,利用现有物流设施,改造和建设几个为特定商圈、批发市场圈和产业集聚区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推进山东银座、济南华联、大润发、苏宁、金德利、九州通、济南中信、山东生化、银海医药等城市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建设,建立面向广大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要积极培育“城市快递”品牌,逐步实现城市物流配送的品牌化、集约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绿色物流。使城市物流配送成为我市物流行业的品牌工程和城市的“亮点工程”。
(四)重视发展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
依托我市业已形成的钢铁和汽车物流优势,加快发展钢铁物流和汽车产业链物流,努力打造全国区域钢铁物流产业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物流基地。加快农村物流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深化“万村千乡工程 ”和“市场建设行动”,完善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推进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加工、配送和信息一体化的冷链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粮食、棉花、烟草、食盐、出版物物流,重点推进民天、济阳、历城、第三粮库等粮食物流基地和天元棉花物流中心建设。
(五)推进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引导工商企业要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分离外包物流功能,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的社会化。引导工商企业积极运用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理念、技术和方式,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冶金钢铁、纺织、化工、轻工、新能源等行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和生产需求,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物流品牌。着力培育济钢物流、重汽物流、山水物流、力诺物流、思锐佳顺等一批工业专业物流企业,提升服务和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水平。抓好示范工程和项目试点,重点推广重汽集团、机床二厂物流一体化和山东博远物流成型钢筋加工配送基地等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联动发展。
(六)推进物流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