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努力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机制为保障,以竞技体育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为重点,牢牢把握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性地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五)总体目标。到2005年,体育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结构趋于合理,队伍整体水平在国内体育行业居于上游,初步建立起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人才管理体制。到2010年,拥有国内一流的体育人才队伍,拥有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在全国率先形成适应小康体育和体育现代化要求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体制和市场配置机制。
(六)建设重点。围绕科技兴体,突出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高层次体育科技和学术人才;围绕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优先培养一批熟悉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能够承担国家队主教练任务的高层次体育教练人才;围绕奥运争光计划,着重培养一批运动水平高、能够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围绕群众体育普及,重点培养一批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能够在全民健身领域产生重要引导作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围绕体育经济快速发展,着力培养、引进一批深谙体育市场规律、具有丰富经济专业知识和较强市场运作能力的高层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大力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培养一批体育经纪人才;围绕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科学决策能力、能够把握体育工作规律、驾驭全局的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围绕经营体育赛事的需要,注重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竞赛组织能力或裁判能力,熟悉竞赛规律、外语基础较好的高层次体育竞赛组织人才和裁判人才;围绕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精心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体育事务、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强的高层次体育外事人才。
三、协力构造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七)完善体育高等教育体系。强化高等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南京体育学院发展规划,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打造特色专业,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师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其它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合理布局并建设各类体育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