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体育局关于加强建设沿江体育带的指导意见


  --推进体育改革和创新的实验区。坚持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壁垒,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所有制界限,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规划起点高、建设质量好、发展速度快、规模效应大、特色品牌明显的区域体育发展新路子;形成江苏体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新优势。

  --缩小南北差距的重要纽带。沿江地区一方面要主动接受上海大都市圈体育辐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对苏北体育发展的辐射。在整体提升沿江地区体育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南北纽带的重要作用,促进沿江体育的联动推进。

  (三)沿江体育带建设的指导原则。

  --整体发展原则。综合利用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协调发展、充分体现前瞻性和科学性。

  --率先发展原则。立足于发挥沿江地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既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沿江地区整体率先发展,又突出重点,扶持建设若干示范区,形成内部拉动力。

  --集约发展原则。立足发展规模体育和特色体育,以规模扩大效应,以特色提升形象,以品牌促进发展,努力达到做大做强、提高效益的目标。

  --开放发展原则。以开放为第一动力,立足沿江、依托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加强体育与经济、文化、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形成国际化的综合体育带。

  三、建设沿江体育带的重点

  沿江体育带建设要突出重点,以点促带。当前,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体育设施密集区、全民健身基地群、特色体育城市带、高质量体育人才基地群和体育产业链等重点进行规划和建设。

  (一)以兴建城市新体育中心为重点,建设沿江现代化体育设施密集区。在沿江地区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城区和中心城镇的进程中,重视规划城市新体育中心,建设以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龙头的沿江现代化体育设施密集区。鼓励沿江各地建设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主题公园。建设一批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健身点。到2010年,沿江地区体育设施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南岸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中国城市高水平体育设施的密集区,满足举办国内、国际体育竞赛的需要,满足广大群众和健身需求。

  (二)以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为重点,建设沿江业余训练基地群。发挥沿江城市体育资源的软、硬件优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沿江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中心的协作,重点创建一批“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共同培养能满足江苏竞技体育持续发展需要、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的后备人才队伍。到2010年,沿江各市都建有省级“单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形成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的沿江业余训练基地群,使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源源不断涌现。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